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8页 |
1.2.1 出行行为分析研究方法综述 | 第13-14页 |
1.2.2 出行方式影响因素综述 | 第14-17页 |
1.2.3 特定群体的出行方式影响因素综述 | 第17页 |
1.2.4 相关文献研究总结 | 第17-18页 |
1.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8-19页 |
1.3.1 研究对象 | 第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9-22页 |
第二章 大学生出行方式影响因素分析及研究方法 | 第22-34页 |
2.1 影响因素分析 | 第22-25页 |
2.1.1 大学生特性 | 第22页 |
2.1.2 个体特性 | 第22-23页 |
2.1.3 出行特性 | 第23-24页 |
2.1.4 交通实体环境特性 | 第24页 |
2.1.5 交通感知环境特性 | 第24-25页 |
2.1.6 心理特性 | 第25页 |
2.2 大学生出行方式选择影响因素作用机理 | 第25-28页 |
2.2.1 大学生出行行为选择分析 | 第25-26页 |
2.2.2 大学生出行行为选择准则 | 第26-28页 |
2.3 常用的行为分析理论与模型 | 第28-33页 |
2.3.1 基本理论 | 第28-29页 |
2.3.2 Logit模型 | 第29-33页 |
2.4 研究方法的确立 | 第3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大学生出行特征统计分析 | 第34-48页 |
3.1 调查方案设计 | 第34-37页 |
3.1.1 调查城市特征概述 | 第34页 |
3.1.2 调查地点选取 | 第34-35页 |
3.1.3 样本量确定 | 第35-36页 |
3.1.4 调查方法及内容问卷设计 | 第36-37页 |
3.1.5 调查的实施及总体情况 | 第37页 |
3.2 调查数据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7-43页 |
3.2.1 个体特性统计分析 | 第37-38页 |
3.2.2 日常骑行习性统计分析 | 第38-41页 |
3.2.3 骑行环境感知统计分析 | 第41页 |
3.2.4 出行调查统计及分析 | 第41-43页 |
3.3 出行方式影响因素分析 | 第43-47页 |
3.3.1 个人属性 | 第43-45页 |
3.3.2 出行属性 | 第45-4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基于解释变量主成分的大学生出行方式选择建模 | 第48-74页 |
4.1 基于解释变量主成分Logit模型的建模思路 | 第48-49页 |
4.2 Logit模型类别选择 | 第49页 |
4.3 NL模型构造 | 第49-51页 |
4.4 基于解释变量主成分的Logit模型效用函数自变量选取方法 | 第51-53页 |
4.5 Logit模型效用函数自变量的选取 | 第53-66页 |
4.5.1 因变量与各因素相关性分析 | 第53页 |
4.5.2 解释变量的定义及赋值说明 | 第53-60页 |
4.5.3 解释变量探索性因素分析 | 第60-64页 |
4.5.4 公因子信度分析 | 第64-66页 |
4.6 NL模型参数标定 | 第66-70页 |
4.6.1 下层选择模型参数估计 | 第66-68页 |
4.6.2 上层选择模型参数估计 | 第68-70页 |
4.7 NL模型精度检验 | 第70-73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五章 基于大学生出行方式选择分析的运营管理策略研究 | 第74-94页 |
5.1 Logistic函数关于解释变量的线性表达 | 第74-78页 |
5.2 大学生出行方式影响因素研究模型的结果分析 | 第78-83页 |
5.2.1 Logistic回归系数的解释 | 第78-79页 |
5.2.2 下层模型结果分析 | 第79-82页 |
5.2.3 上层模型结果分析 | 第82-83页 |
5.3 基于解释变量期望值的敏感性分析 | 第83-91页 |
5.3.1 分析方法 | 第83-84页 |
5.3.2 下层模型敏感性分析 | 第84-89页 |
5.3.3 上层模型敏感性分析 | 第89-91页 |
5.4 运营管理策略分析 | 第91-93页 |
5.4.1 合理确定不同季节共享单车的投放数量 | 第91页 |
5.4.2 构建高水平的自行车与公共交通站点接驳服务设施系统 | 第91-92页 |
5.4.3 合理确定大学校园附近及商圈附近共享单车投放数量 | 第92页 |
5.4.4 提高自行车服务水平 | 第92-93页 |
5.4.5 提升道路骑行安全性 | 第9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结论和展望 | 第94-97页 |
1.主要结论 | 第94-95页 |
2.主要创新点 | 第95-96页 |
3.研究展望 | 第96-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1页 |
附录 | 第101-11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13-114页 |
致谢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