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交通网络设计的拥堵道路合理交通容量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1.2.1 城市道路交通时间序列数据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交通网络设计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6-19页 |
第二章 拥堵道路合理交通容量研究关键技术 | 第19-33页 |
2.1 研究思路概述 | 第19-20页 |
2.2 常发性交通拥堵的时间相关性判别方法 | 第20-27页 |
2.2.1 交通拥堵分析 | 第21-22页 |
2.2.2 路段交通参数时间相关性分析 | 第22-27页 |
2.3 城市道路间关联性 | 第27-29页 |
2.3.1 道路间空间相关性分析方法 | 第28页 |
2.3.2 高关联度路段集合求解步骤 | 第28-29页 |
2.4 交通网络设计问题传统模型 | 第29-3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拥堵道路交通容量增加值上限研究 | 第33-53页 |
3.1 交通量的宏观统计特性 | 第33-37页 |
3.1.1 城市路段交通量宏观统计特性 | 第34-36页 |
3.1.2 城市道路间交通量分布特性 | 第36-37页 |
3.2 拥堵道路交通量运行特征分析及域值确定 | 第37-40页 |
3.2.1 拥堵道路交通运行特征分析 | 第37-39页 |
3.2.2 拥堵域值 | 第39-40页 |
3.3 拥堵道路及其周边道路相关交通数据采集 | 第40-45页 |
3.3.1 研究路段周边道路交通量调查 | 第41-42页 |
3.3.2 智能交通数据获取 | 第42-45页 |
3.3.3 居民出行意向调查 | 第45页 |
3.4 拥堵道路交通容量增加值上限确定 | 第45-50页 |
3.4.1 数据预处理 | 第46-47页 |
3.4.2 无量纲化处理 | 第47页 |
3.4.3 同路段数据融合 | 第47-48页 |
3.4.4 高关联路段集合数据加权融合处理 | 第48页 |
3.4.5 拥堵道路可能车辆到达率趋势线合成 | 第48页 |
3.4.6 基于聚类时段划分法的时序数据拟合 | 第48-50页 |
3.4.7 拥堵道路交通容量增加值上限计算 | 第5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0-53页 |
第四章 拥堵道路合理交通容量域值研究 | 第53-61页 |
4.1 路网设计模型基础假设 | 第53-55页 |
4.1.1 交通需求的随机性分析 | 第53-54页 |
4.1.2 服务水平可靠性分析 | 第54-55页 |
4.2 网络最优化分配求解模型 | 第55-57页 |
4.2.1 模型变量的释义 | 第55页 |
4.2.2 双层规划模型建立 | 第55-57页 |
4.3 模型求解算法 | 第57-5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五章 实例分析 | 第61-75页 |
5.1 概述 | 第61-63页 |
5.2 基础数据收集及预处理 | 第63-65页 |
5.3 道路拥堵时空特性分析 | 第65-70页 |
5.3.1 时间相关性分析 | 第65-67页 |
5.3.2 空间相关性分析 | 第67-70页 |
5.4 拥堵道路交通容量增加值上限求解 | 第70-73页 |
5.5 拥堵道路合理交通容量求解 | 第73-74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2页 |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