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育心理学论文--教学心理学(课堂教育心理学)论文

广元市A小学流动儿童自信心教育活动个案研究--基于人类发展生态学微观视角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前言第11-22页
    一、选题缘由第11-12页
        (一)流动儿童自信心水平堪忧第11页
        (二)流动儿童自信心研究不够深入第11-12页
        (三)人类发展生态学微观视野研究流动儿童自信心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第12页
    二、相关文献综述第12-19页
        (一)儿童自信心研究综述第12-16页
        (二)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研究综述第16-18页
        (三)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第18-19页
    三、核心概念界定第19-20页
        (一)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第19页
        (二)流动儿童第19页
        (三)教育活动第19-20页
        (四)自信心第20页
    四、研究目的第20-21页
    五、研究方法第21页
        (一)文献分析法第21页
        (二)观察法第21页
        (三)调查法第21页
        (四)案例分析法第21页
    六、研究伦理第21-22页
第二章 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分析第22-27页
    一、人类发展生态学含义界定第22页
    二、人类发展生态学系统的结构第22-25页
        (一)时间系统第23页
        (二)巨观系统第23页
        (三)外观系统第23页
        (四)中间系统第23-24页
        (五)微观系统第24-25页
    三、微观系统三要素第25-27页
        (一)活动第25页
        (二)人际关系第25页
        (三)角色第25-27页
第三章 A小学流动儿童自信心发展水平和特点研究第27-33页
    一、研究假设第27页
    二、研究过程第27-29页
        (一)确定量表维度第27-28页
        (二)确定量表项目第28-29页
    三、研究方法第29-33页
        (一)选择A小学的原因第29-30页
        (二)确定被试对象第30页
        (三)数据处理第30页
        (四)结果第30-33页
第四章 人类发展生态学微观视野下A小学流动儿童自信心教育活动研究第33-48页
    一、活动视角下流动儿童自信心主题教育活动研究第33-43页
        (一)A小学自信心主题教育活动内容对流动儿童的主动性影响第33-35页
        (二)A小学自信心主题教育活动心理动量对流动儿童自我表现的影响第35-38页
        (三)A小学自信心主题教育活动结构对流动儿童的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第38-40页
        (四)A小学自信心主题教育活动的复杂生态场对流动儿童的成就感的影响第40-43页
    二、人际关系视角下流动儿童自信心主题教育活动研究第43-45页
        (一)A小学自信心主题教育活动促进流动儿童与同伴共同成长第43-44页
        (二)A小学自信心主题教育活动密切了教师和儿童的情感联系第44-45页
    三、角色视角下流动儿童自信心主题教育活动研究第45-48页
        (一)A小学自信心主题教育活动案例的角色分析第46页
        (二)自信心主题教育活动的角色分析对流动儿童的自我评价的影响第46-47页
        (三)自信心主题教育活动角色期待对流动儿童自我评价的影响第47-48页
第五章 人类发展生态学微观视野下A小学流动儿童自信心教育活动综合讨论第48-55页
    一、微观视野下A小学流动儿童自信心主题教育活动评价第48-49页
        (一)活动视角下A小学流动儿童自信心主题教育活动的评价第48-49页
        (二)人际关系视角下A小学流动儿童自信心主题教育活动的评价第49页
        (三)角色视角下A小学流动儿童自信心主题教育活动的评价第49页
    二、A小学流动儿童自信心发展良好的原因第49-51页
        (一)良好的隐形文化有利于提升流动儿童的环境共生意识第49页
        (二)学校和教师的观念为发展流动儿童自信心提供了内在动力第49-50页
        (三)特色主题教育活动有利于流动儿童自信心稳定发展第50-51页
        (四)丰富、多元的选修课有利于提升流动儿童的自我效能感第51页
    三、微观视野下A小学流动儿童自信心主题教育活动的经验借鉴第51-55页
        (一)配备心理健康咨询机构,为提升流动儿童自信心提供保障第51-52页
        (二)建设校园、班级文化,为流动儿童营造良好成长氛围第52页
        (三)改革教育活动,提高流动儿童参与活动的心理动量第52页
        (四)开展特色主题教育活动,稳定发展流动儿童自信心第52-53页
        (五)为儿童创造合作机会,改善流动儿童人际关系第53页
        (六)对儿童进行合理的角色期待,主张家校合作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58页
附录第58-67页
致谢第67-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智慧教室中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以小学科学教学为例
下一篇:初中生攀比心理分析与指导策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