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音乐理论论文--民族音乐研究论文

中国音乐真人秀中蒙古族音乐元素的运用及效果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9-13页
    研究目的与选题意义第9-10页
    研究创新点及方法第10页
    文献综述第10-11页
    概念界定第11-13页
第一章 走进中国音乐真人秀中的蒙古族音乐第13-23页
    1.1 “舶来品”的中国化生存第13-15页
        1.1.1 音乐真人秀的诞生第14页
        1.1.2 音乐真人秀在中国的民族化第14-15页
    1.2 二十世纪末的音乐竞赛节目与蒙古族音乐第15-16页
        1.2.1 以青歌赛为代表的电视音乐竞赛节目第15-16页
        1.2.2 处于变革时期的蒙古族音乐第16页
    1.3 早期音乐真人秀中的蒙古族音乐第16-18页
        1.3.1 以《超级女声》为代表的早期音乐真人秀第17页
        1.3.2 在世界歌海中“式微”的蒙古族音乐第17-18页
    1.4 模式引进音乐真人秀中的蒙古族音乐第18-20页
        1.4.1 模式引进音乐真人秀兴起第18-19页
        1.4.2 选手风格差异化使蒙古族音乐焕发新活力第19-20页
    1.5 原创音乐真人秀中的蒙古族音乐第20-23页
        1.5.1 原创模式井喷更加注重本土化需求第20-21页
        1.5.2 民族音乐成为制作主题第21-23页
第二章 中国音乐真人秀对蒙古族音乐的创新运用第23-43页
    2.1 音乐真人秀的象征体系与符号化的蒙古族音乐第23-25页
        2.1.1 饱含隐喻的音乐真人秀第24-25页
        2.1.2 作为文化符号的蒙古族音乐第25页
    2.2 侧重叙事表达的蒙古族音乐第25-30页
        2.2.1 虚拟形象——谭晶《苍狼大地》第26-27页
        2.2.2 身份确立——云杰《鸿雁》第27-29页
        2.2.3 人生纪实——蓝野乐队《蒙古故乡》第29-30页
    2.3 展现表演者情感经历的蒙古族音乐第30-36页
        2.3.1 乡愁如是——蒋敦豪《乌兰巴托的夜》第30-32页
        2.3.2 与子偕老——韩磊《天边》第32-34页
        2.3.3 恋爱心绪——袁娅维《蒙古姑娘》第34-35页
        2.3.4 心手相连——韩红《莫尼山》第35-36页
    2.4 用于表达文化诉求的蒙古族音乐第36-42页
        2.4.1 生命态度——杭盖乐队《轮回》第37-38页
        2.4.2 开阔心胸——HAYA乐团《寂静的天空》第38-41页
        2.4.3 文化自信——腾格尔《天堂》第41-42页
    2.5 小结第42-43页
第三章 中国音乐真人秀中蒙古族音乐元素的审美特性及审美效果第43-52页
    3.1 沉浸体验:接受主体的参与性第44-46页
        3.1.1 大众对“真实参与”的需求日益增加第44-45页
        3.1.2 距离的消解:真实人物进入熟悉情境第45-46页
    3.2 触导共鸣:接受主体的情感融通性第46-48页
        3.2.1 “人”是真人秀的主体第47页
        3.2.2 追求“中和之美”的文化传统第47-48页
    3.3 演绎启迪:接受主体的审美共创性第48-51页
        3.3.1 中国观众整体审美水平显著提升第49-50页
        3.3.2 更高审美理想呼唤多元文化艺术第50-51页
    3.4 小结第51-52页
第四章 对蒙古族音乐大众化传播的思考第52-61页
    4.1 创造作品与制造产品之辨第53-55页
        4.1.1 商业逻辑与艺术规律第53-54页
        4.1.2 艺术经典之因与商业成就之果第54-55页
    4.2 “素颜”与“美颜”之辨第55-58页
        4.2.1 艺术需要“天然去雕饰”第56-57页
        4.2.2 合理创新是最好的“妆容”第57-58页
    4.3 结语:让自信的蒙古族音乐走向世界舞台第58-61页
参考文献第61-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秦风新韵—张晓峰“秦地”音乐风格创作探究
下一篇:段泽兴音乐创作风格技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