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碎片化学习的现状调查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1 信息技术的发展 | 第9页 |
1.1.2 “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 | 第9-10页 |
1.1.3 学习方式的转变与多样化 | 第10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硏究目的 | 第10-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3.1 境外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5 研究方法与路线 | 第17-19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5.2 研究路线 | 第17-19页 |
2 碎片化学习概述 | 第19-24页 |
2.1 碎片化学习的概念界定 | 第19-21页 |
2.1.1 概念 | 第19-20页 |
2.1.2 特征 | 第20-21页 |
2.2 碎片化学习的理论基础 | 第21-24页 |
2.2.1 建构主义理论 | 第21-22页 |
2.2.2 人本主义理论 | 第22页 |
2.2.3 非正式学习理论 | 第22-24页 |
3 评价维度及指标的构建与问卷设计 | 第24-31页 |
3.1 构建碎片化学习的评价维度和指标 | 第24-26页 |
3.1.1 碎片化学习的评价维度 | 第24-25页 |
3.1.2 四个维度下评价指标的构成 | 第25-26页 |
3.2 大学生碎片化学习问卷的设计和试测 | 第26-31页 |
3.2.1 问卷的结构 | 第26-27页 |
3.2.2 问卷量表的编制 | 第27页 |
3.2.3 问卷的试测 | 第27-31页 |
4 大学生碎片化学习的现状调查与数据分析 | 第31-57页 |
4.1 调查对象的选择说明和数据整理检验 | 第31-32页 |
4.1.1 调查对象的选择说明 | 第31页 |
4.1.2 有效数据整理 | 第31页 |
4.1.3 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 第31-32页 |
4.2 数据的描述性分析 | 第32-47页 |
4.3 数据的相关性分析 | 第47-51页 |
4.4 数据的差异性分析 | 第51-55页 |
4.5 访谈结果整理分析 | 第55-57页 |
5 大学生碎片化学习现状梳理与促进策略 | 第57-60页 |
5.1 大学生碎片化学习的现状 | 第57-58页 |
5.2 促进大学生碎片化学习的策略 | 第58-60页 |
5.2.1 主观策略 | 第58-59页 |
5.2.2 客观策略 | 第59-60页 |
6 不足与展望 | 第60-62页 |
6.1 研究不足 | 第60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附录 | 第65-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