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音乐技术理论与方法论文--声乐理论论文

男高音歌唱与教学艺术探讨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欧洲声乐艺术对中国歌唱艺术的影响第8-15页
    1.1 中国声乐艺术在欧洲声乐艺术影响下的发展脉络第8-11页
        1.1.1 中国声乐艺术的萌芽期第8页
        1.1.2 20世纪初,中国声乐艺术系统化、规范化的形成第8页
        1.1.3 20世纪30—40年代初,中国声乐艺术的"四大名旦"第8-9页
        1.1.4 20世纪40年代,延安时期——"多样性的声乐艺术"第9页
        1.1.5 20世纪50-60年代,中国声乐艺术的繁荣与发展期第9-10页
        1.1.6 20世纪60—70年代,"奇特的声乐艺术现象"第10页
        1.1.7 20 世纪70—80年代—改革开放,中国声乐艺术的春天第10-11页
    1.2 关于声乐艺术中的"男高音"第11-15页
        1.2.1 正确认识男高音的特殊性及重要性第11-13页
        1.2.2 国外男高音的曲折发展第13页
        1.2.3 中国男高音—在曲折发展第13-15页
2 男高音在中国声乐艺术中的主要代表人物第15-34页
    2.1 声乐教育家、歌唱家—沈湘第15-19页
    2.2 创建中国特色的声乐艺术学派—胡松华第19-21页
    2.3 美声唱法民族化的代表—李双江第21-25页
    2.4 80年代的中国民歌之王—蒋大为第25-29页
    2.5 "唱修养,唱文化"—张建一第29-30页
    2.6 对声乐艺术之路的不懈追求—戴玉强第30-34页
3 男高音歌唱艺术与教学艺术的分析与阐述第34-44页
    3.1 男高音的声乐表演艺术第34-37页
        3.1.1 男高音声乐表演艺术的重要性第34-35页
        3.1.2 中国男高音成长的漫长历程第35-37页
    3.2 男高音的声乐教学艺术第37-44页
        3.2.1 呼吸的重要意义第37-38页
        3.2.2 歌唱状态第38页
        3.2.3 中音区与换声区的练习第38-39页
        3.2.4 高音的解决方法—关闭唱法第39页
        3.2.5 语言、咬字的重要性第39-40页
        3.2.6 练声曲与作品选择重要性第40-41页
        3.2.7 舞台实践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第41-42页
        3.2.8 中国男高音的培养定位第42-44页
结论第44-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致谢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探究--针对初中起点五年制大专
下一篇:元代秦州地区佛教艺术的考察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