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6-8页 |
前言 | 第8-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23页 |
1.1 教师共情 | 第9-16页 |
1.1.1 共情 | 第9-12页 |
1.1.2 教师共情 | 第12-16页 |
1.2 共情的结构与测量 | 第16-19页 |
1.2.1 共情及教师共情的结构 | 第16-17页 |
1.2.2 对教师与职前教师共情的测量 | 第17-19页 |
1.3 共情研究的进展与教师共情 | 第19-23页 |
1.3.1 共情研究的进展——社会排斥共情范式的兴起 | 第19-20页 |
1.3.2 共情研究的进展——共情测量工具的专门化 | 第20-21页 |
1.3.3 共情研究的进展与教师共情及其测量 | 第21-23页 |
2 问题提出 | 第23-25页 |
2.1 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23-24页 |
2.2 研究的意义和作用 | 第24-25页 |
3 研究思路 | 第25-26页 |
4 研究一:教师共情启动材料的开发 | 第26-38页 |
4.1 第一步:校园社会排斥事件的收集 | 第26-32页 |
4.1.1 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4.1.2 结果与讨论 | 第27-32页 |
4.2 第二步:启动材料的制作——社会排斥事件的拍摄与标准化 | 第32-34页 |
4.2.1 研究方法 | 第32-33页 |
4.2.1.1 被试 | 第32页 |
4.2.1.2 研究工具 | 第32页 |
4.2.1.3 流程 | 第32-33页 |
4.2.2 结果与讨论 | 第33-34页 |
4.3 第三步:启动材料有效性检验 | 第34-37页 |
4.3.1 研究方法 | 第34-35页 |
4.3.2 结果分析 | 第35-37页 |
4.3.3 讨论 | 第37页 |
4.4 小结 | 第37-38页 |
5 研究二:社会排斥范式下的教师共情问卷的编制 | 第38-49页 |
5.1 问卷编制 | 第38-44页 |
5.1.1 问卷项目的编制 | 第38-39页 |
5.1.2 问卷初测 | 第39-44页 |
5.2 问卷验证 | 第44-47页 |
5.2.1 研究方法 | 第44页 |
5.2.3 结果与讨论 | 第44-47页 |
5.3 小结 | 第47-49页 |
6 总讨论 | 第49-54页 |
6.1 启动材料的有效性 | 第49-50页 |
6.2 教师共情的结构与测量 | 第50-51页 |
6.3 社会排斥事件对教师共情的启动作用 | 第51-53页 |
6.4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53-54页 |
7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1页 |
附录 | 第61-69页 |
致谢 | 第69-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