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 第8-15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5-25页 |
1.1 霉菌 | 第15-16页 |
1.1.1 青霉 | 第16页 |
1.1.2 曲霉 | 第16页 |
1.2 霉菌的危害 | 第16-17页 |
1.2.1 霉菌引起的农产品和食品腐败 | 第16-17页 |
1.2.2 霉菌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 | 第17页 |
1.3 控制霉菌腐败技术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1.3.1 物理控制技术 | 第17页 |
1.3.2 化学控制技术 | 第17-18页 |
1.3.3 生物控制技术 | 第18-19页 |
1.4 乳酸菌生物防腐剂 | 第19-22页 |
1.4.1 乳酸菌 | 第19页 |
1.4.2 乳酸菌生物保护剂 | 第19页 |
1.4.3 乳酸菌生物防腐的作用机制 | 第19-20页 |
1.4.4 乳酸菌控制食品中霉菌作用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1.5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2-24页 |
1.6 本研究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2 抗霉菌乳酸菌的筛选及其鉴定 | 第25-36页 |
2.1 材料与仪器 | 第25-26页 |
2.1.1 材料 | 第25-26页 |
2.1.2 仪器 | 第26页 |
2.2 方法 | 第26-28页 |
2.2.1 乳酸菌菌株分离 | 第26-27页 |
2.2.2 乳酸菌的保藏 | 第27页 |
2.2.3 乳酸菌拮抗活性测定 | 第27-28页 |
2.2.4 乳酸菌菌株鉴定 | 第28页 |
2.2.5 数据处理 | 第28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8-35页 |
2.3.1 分离结果 | 第28-30页 |
2.3.2 拮抗性乳酸菌菌株筛选 | 第30-32页 |
2.3.3 菌株鉴定 | 第32-3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3 乳酸菌PC3抑制霉菌作用机理研究 | 第36-44页 |
3.1 材料与仪器 | 第36-37页 |
3.1.1 材料 | 第36-37页 |
3.1.2 仪器 | 第37页 |
3.2 方法 | 第37-38页 |
3.2.1 乳酸菌拮抗作用研究 | 第37页 |
3.2.2 乳酸菌无细胞上清液中有机酸含量的测定 | 第37-38页 |
3.2.3 扫描电镜分析乳酸菌CFS对青霉和黑曲霉细胞结构的影响 | 第38页 |
3.2.4 数据分析 | 第38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8-43页 |
3.3.1 乳酸菌拮抗作用研究 | 第38-41页 |
3.3.2 有机酸对抑菌活性的测定 | 第41-42页 |
3.3.3 扫描电镜分析乳酸菌CFS对霉菌结构的影响 | 第42-4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4 米酒乳杆菌PC3在富士苹果和面包中的应用 | 第44-54页 |
4.1 材料与仪器 | 第44-45页 |
4.1.1 材料 | 第44页 |
4.1.2 仪器 | 第44-45页 |
4.2 方法 | 第45-47页 |
4.2.1 乳酸菌无细胞上清液的制备 | 第45页 |
4.2.2 霉菌孢子悬液的制备 | 第45页 |
4.2.3 乳酸菌在苹果中的应用 | 第45-46页 |
4.2.4 乳酸菌在面包中的应用 | 第46-47页 |
4.2.5 数据分析 | 第47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7-53页 |
4.3.1 乳酸菌在苹果中的应用 | 第47-51页 |
4.3.2 乳酸菌在面包中的应用 | 第51-5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5 总结、创新点和展望 | 第54-56页 |
5.1 总结 | 第54-55页 |
5.2 创新点 | 第55页 |
5.3 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