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非鱼鱼鳞胶原蛋白的提取及其包装应用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引言 | 第8页 |
1.2 鱼鳞胶原蛋白的研究进展 | 第8-13页 |
1.2.1 鱼鳞及其胶原蛋白的特性 | 第8-9页 |
1.2.2 鱼鳞胶原蛋白的提取方法 | 第9-12页 |
1.2.3 鱼鳞胶原蛋白的应用 | 第12-13页 |
1.3 明胶-壳聚糖共混膜研究 | 第13-14页 |
1.3.1 明胶特性研究 | 第13页 |
1.3.2 壳聚糖特性研究 | 第13-14页 |
1.4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4页 |
1.5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 第14-16页 |
1.5.1 鱼鳞脱灰和提胶工艺 | 第14页 |
1.5.2 酶法酶解胶原蛋白 | 第14-15页 |
1.5.3 鱼鳞酶解蛋白对鲫鱼的保鲜效果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罗非鱼鱼鳞脱灰和明胶提取工艺 | 第16-31页 |
2.1 引言 | 第16页 |
2.2 材料与设备 | 第16-17页 |
2.2.1 试验材料与试剂 | 第16-17页 |
2.2.2 试验设备 | 第17页 |
2.3 试验方法 | 第17-21页 |
2.3.1 罗非鱼鱼鳞基本成分的测定 | 第17页 |
2.3.2 罗非鱼鱼鳞胶原蛋白的测定与计算 | 第17-19页 |
2.3.3 罗非鱼鱼鳞胶原蛋白的提取工艺流程 | 第19-20页 |
2.3.4 单因素试验 | 第20页 |
2.3.5 正交试验 | 第20-21页 |
2.4 结果与分析 | 第21-30页 |
2.4.1 罗非鱼鱼鳞成分分析 | 第21页 |
2.4.2 脱灰单因素试验结果 | 第21-24页 |
2.4.3 脱灰正交试验结果 | 第24-26页 |
2.4.4 提胶单因素试验结果 | 第26-29页 |
2.4.5 提胶正交试验结果 | 第29-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酶法酶解罗非鱼鱼鳞胶原蛋白工艺 | 第31-49页 |
3.1 引言 | 第31页 |
3.2 材料与设备 | 第31-32页 |
3.2.1 试验材料与试剂 | 第31页 |
3.2.2 试验设备 | 第31-32页 |
3.3 试验方法 | 第32-35页 |
3.3.1 主要性能的测定方法 | 第32-34页 |
3.3.2 酶解鱼鳞胶原蛋白的工艺流程 | 第34页 |
3.3.3 试验设计 | 第34页 |
3.3.4 数据分析方法 | 第34-35页 |
3.4 结果与分析 | 第35-48页 |
3.4.1 蛋白酶的活力测定 | 第35页 |
3.4.2 单种酶酶解鱼鳞蛋白单因素试验 | 第35-39页 |
3.4.3 蛋白酶酶解鱼鳞蛋白的响应面试验 | 第39-43页 |
3.4.4 复合酶酶解鱼鳞蛋白试验 | 第43-4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鱼鳞蛋白基涂膜剂对生鲜鲫鱼片的保鲜效果 | 第49-60页 |
4.1 引言 | 第49页 |
4.2 材料与设备 | 第49-50页 |
4.2.1 试验材料与试剂 | 第49-50页 |
4.2.2 试验设备 | 第50页 |
4.3 试验方法 | 第50-52页 |
4.3.1 保鲜膜液的配置 | 第50-51页 |
4.3.2 试验设计 | 第51页 |
4.3.3 测定指标 | 第51-52页 |
4.4 结果与分析 | 第52-58页 |
4.4.1 涂膜剂的抑菌效果 | 第52-53页 |
4.4.2 保鲜过程中重量损失的变化 | 第53-54页 |
4.4.3 保鲜过程中感官评分的变化 | 第54-55页 |
4.4.4 保鲜过程中色差变化 | 第55-56页 |
4.4.5 保鲜过程中pH的变化 | 第56-57页 |
4.4.6 保鲜过程中细菌总数的变化 | 第57页 |
4.4.7 保鲜过程中TVB-N的变化 | 第57-58页 |
4.5 讨论 | 第58-5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5.1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60-61页 |
5.2 展望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9页 |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