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2页 |
一、研究缘起和意义 | 第8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8-11页 |
(一) 美术课程资源的研究 | 第8-9页 |
(二) 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 第9-10页 |
(三) 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 第10-11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第一章 芜湖地方美术课程资源的内涵分析 | 第12-20页 |
一、美术课程资源的内涵与分析 | 第12页 |
(一) 美术课程资源的内涵 | 第12页 |
(二) 芜湖地方美术课程资源 | 第12页 |
二、校本美术课程的定义与特征 | 第12-13页 |
(一) 校本课程的定义 | 第12-13页 |
(二) 校本课程的特征 | 第13页 |
三、美术课程资源的特点与分类 | 第13-15页 |
(一) 美术课程资源的特点 | 第13-14页 |
(二) 美术课程资源的分类 | 第14-15页 |
四、芜湖地区美术课程开发的现状 | 第15-20页 |
(一) 地方自然资源 | 第15-16页 |
(二) 地方社会资源 | 第16-17页 |
(三) 地方文化资源 | 第17-20页 |
第二章 芜湖地区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调研 | 第20-32页 |
一、芜湖市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状况 | 第20页 |
二、芜湖地区美术课程开发与应用调查研究 | 第20-32页 |
(一)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第20-25页 |
(二) 教师问卷调查分析结果 | 第25-29页 |
(三) 社会问卷调查分析结果 | 第29-32页 |
第三章 芜湖地区以徽商文化为核心的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策略 | 第32-41页 |
一、开发与利用的原则 | 第32-34页 |
(一) 整体性和多样性原则 | 第32页 |
(二) 主体性和开放性原则 | 第32-33页 |
(三) 实践性和情境性原则 | 第33-34页 |
(四) 经济性和传承、发扬性原则 | 第34页 |
二、开发与利用的方法 | 第34-35页 |
(一) 资源采集法 | 第34页 |
(二) 课外实践法 | 第34-35页 |
(三) 专题活动法 | 第35页 |
三、开发与利用的模式 | 第35-38页 |
(一) 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 | 第35页 |
(二) 发挥主管部门的领导作用 | 第35-36页 |
(三) 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 | 第36-38页 |
四、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步骤 | 第38-41页 |
(一) 美术课程资源的调查 | 第38页 |
(二) 美术课程资源的分析 | 第38页 |
(三) 美术课题的选定 | 第38-39页 |
(四) 美术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 | 第39-41页 |
第四章 芜湖地区美术课程资源课程开发与利用的教学案例 | 第41-53页 |
一、以徽商博物馆为课题的相关资源介绍 | 第41-42页 |
(一) 徽商与芜湖的历史渊源 | 第41页 |
(二) 徽州的建筑物和标志 | 第41-42页 |
二、教学案例 | 第42-51页 |
(一) 单元课题:“精美的建筑会说话——探寻徽商博物馆” | 第42-43页 |
(二) 教学活动思路 | 第43-47页 |
(三) 教学活动过程 | 第47-51页 |
(四) 教学活动评价 | 第51页 |
三、教学成果分析 | 第51-53页 |
(一) 教学实验结果具有滞后性 | 第52页 |
(二) 教学实验的结果有时难以测量 | 第52-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注释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附录1 | 第57-58页 |
附录2 | 第58-59页 |
附录3 | 第59-60页 |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