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国外学者对企业核心能力的研究概况 | 第13-14页 |
·国内学者对企业核心能力的研究概况 | 第14-15页 |
·企业核心能力理论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5-17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17-19页 |
·本文技术路线 | 第17页 |
·本文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本文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概念的回顾与评述 | 第21-37页 |
·人力资本理论的概述 | 第21-28页 |
·人力资本的产生与发展 | 第21-22页 |
·人力资本涵义 | 第22-23页 |
·人力资本的特征 | 第23-25页 |
·人力资本的分类 | 第25-27页 |
·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意义 | 第27-28页 |
·企业核心能力的概述 | 第28-36页 |
·企业核心能力的产生 | 第28-30页 |
·企业核心能力的涵义 | 第30-32页 |
·企业核心能力的基本特征 | 第32-33页 |
·企业核心能力的构成要素 | 第33-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3章 基于人力资本的企业核心能力培育机理 | 第37-58页 |
·企业核心能力是基于智力资本的竞争优势 | 第37-45页 |
·企业专业性知识是形成企业核心能力的源泉 | 第37-41页 |
·智力资本的循环运动来源于知识体系 | 第41-43页 |
·智力资本是企业核心能力的资本形态 | 第43-45页 |
·人力资本是智力资本的核心要素 | 第45-49页 |
·人力资本是智力资本产生的关键因素 | 第45-47页 |
·“以人为本”是整合智力资本的重要举措 | 第47-49页 |
·从人力资本视角培育企业核心能力 | 第49-57页 |
·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原则 | 第49页 |
·人力资本是培育企业核心能力的“着力点” | 第49-51页 |
·基于知识管理,从人力资本视角培育企业核心能力的过程分析 | 第51-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4章 构建企业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 第58-71页 |
·企业核心能力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58-59页 |
·综合性原则 | 第58页 |
·合理性原则 | 第58页 |
·客观性原则 | 第58页 |
·实施性原则 | 第58-59页 |
·企业核心能力的基本构成要素 | 第59-60页 |
·企业核心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 第60-69页 |
·人力资本 | 第60-63页 |
·知识产权资本 | 第63-65页 |
·基础性结构资本 | 第65-67页 |
·市场资本 | 第67-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5章 企业核心能力综合评价模型 | 第71-81页 |
·企业核心能力评价方法综述 | 第71-72页 |
·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理论 | 第72-73页 |
·层次分析法与模糊数学概述 | 第72页 |
·应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评价企业核心能力的可行性分析 | 第72-73页 |
·企业核心能力模糊评价模型 | 第73-80页 |
·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 第73-78页 |
·模糊评价模型 | 第78-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6章 案例分析 | 第81-103页 |
·河北钢铁集团某下属W 股份有限公司 | 第81-82页 |
·W 公司的核心能力评价 | 第82-95页 |
·W 公司的企业核心能力层级结构 | 第82-83页 |
·指标获取 | 第83-84页 |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 第84-91页 |
·企业核心能力模糊综合评价 | 第91-95页 |
·提高企业核心能力的建议 | 第95-102页 |
·人力资本方面的措施 | 第95-98页 |
·知识产权资本方面的措施 | 第98-99页 |
·基础性结构资本方面的措施 | 第99-101页 |
·市场资本方面的措施 | 第101-102页 |
·本章小结 | 第102-103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03-104页 |
致谢 | 第104-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09页 |
附录 | 第109-117页 |
附录1 企业核心能力调查问卷 | 第109-110页 |
附录2 企业核心能力评价指标权重专家调查表 | 第110-116页 |
附录3 企业核心能力评价指标等级调查表 | 第116-117页 |
作者简介 | 第117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 第117-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