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14页 |
(一)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3页 |
(三)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3-14页 |
一、高中美术欣赏课对话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14-22页 |
(一) 高中美术欣赏课对话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 第14-19页 |
1. 围绕固定知识,缺少学生的独特见解 | 第14-15页 |
2. 对话过程学生参与度低 | 第15-16页 |
3. 对话过程性缺失 | 第16-17页 |
4. 教师控制对话,圈定对话对象 | 第17-18页 |
5. 对话中对错误概念的纠正不足 | 第18-19页 |
(二)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19-22页 |
1. 迷信知识和经典,忽视学生的个体经验 | 第19-20页 |
2. 应试压力,对副科不感兴趣 | 第20页 |
3. 忽视学生与作品的对话 | 第20-21页 |
4. 对对话式教学内涵的理解不足 | 第21页 |
5. 对引导反思的忽视 | 第21-22页 |
二、建构主义及其在高中美术欣赏课对话式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 第22-36页 |
(一) 建构主义 | 第22-26页 |
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内涵 | 第22-24页 |
2. 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教学设计原则 | 第24-26页 |
(二) 建构主义的应用探索 | 第26-36页 |
1. 设置有效情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第26-28页 |
2. 组织小组,让学生都有表达自己想法的平等机会 | 第28-30页 |
3. 搭建桥梁,促成对话 | 第30-32页 |
4. 展示评价,交流会话 | 第32-34页 |
5. 设置提问,引导反思 | 第34-36页 |
三、影响建构主义应用于高中美术欣赏课对话式教学中的因素及解决策略 | 第36-41页 |
(一) 影响建构主义应用的因素 | 第36-39页 |
1. 教师对建构主义教学理念理解的偏差 | 第36-37页 |
2. 教学资源的不足,制约着建构主义的应用 | 第37页 |
3. 学生接受新的学习方式需要过渡期 | 第37-38页 |
4. 建构主义本身的局限性 | 第38-39页 |
(二) 解决策略 | 第39-41页 |
1. 加强对教师理论和实践的培养 | 第39页 |
2. 多渠道广泛利用教学资源 | 第39-40页 |
3. 抓学生特点,激发其学习积极性 | 第40页 |
4. 教师运用建构主义时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 第40-41页 |
结语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附录 | 第45-4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