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中文文摘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6页 |
第一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6-22页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6-17页 |
一、高考 | 第16页 |
二、综合题 | 第16页 |
三、地理学科思维能力 | 第16页 |
四、地理图像及其分类 | 第16-17页 |
第二节 考纲与考试说明解读 | 第17-19页 |
一、考查范围 | 第17-18页 |
二、考核目标与要求 | 第18-19页 |
第三节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一、多元智力理论 | 第19页 |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19-20页 |
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第20页 |
四、理论启示 | 第20-22页 |
第二章 2009-2015年高考地理福建卷与全国新课标卷Ⅰ卷综合题统计分析 | 第22-38页 |
第一节 福建卷综合题试题分析 | 第22-29页 |
一、试题卷面结构 | 第22-23页 |
二、试题呈现形式 | 第23-24页 |
三、试题考核目标 | 第24-25页 |
四、考查知识内容情况 | 第25-29页 |
五、总体特点 | 第29页 |
第二节 全国新课标Ⅰ卷综合题试题分析 | 第29-38页 |
一、试题卷面结构 | 第29-30页 |
二、试题呈现形式 | 第30-32页 |
三、试题考核目标 | 第32-33页 |
四、考查知识内容情况 | 第33-37页 |
五、总体特点 | 第37-38页 |
第三章 高考地理福建卷与全国新课标卷Ⅰ卷综合题试题比较分析 | 第38-48页 |
第一节 必考题试题分析对比 | 第38-42页 |
一、福建卷试题分析示例 | 第38-40页 |
二、全国新课标Ⅰ卷试题分析示例 | 第40-41页 |
三、试题分析情况对比 | 第41-42页 |
第二节 选考题试题分析对比 | 第42-48页 |
一、《自然灾害与防治》试题分析示例 | 第42-44页 |
二、《环境保护》试题分析示例 | 第44-46页 |
三、选做题总体情况对比 | 第46-48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8-52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48-49页 |
一、2009-2015年高考地理福建卷与全国新课标Ⅰ卷综合题的共同点 | 第48页 |
二、2009-2015年高考地理福建卷与全国新课标Ⅰ卷综合题的差异 | 第48-49页 |
第二节 对福建省地理教学的建议 | 第49-50页 |
一、加强对信息获取能力的培养 | 第49页 |
二、注重对地理现象成因、影响的分析 | 第49-50页 |
三、弱化能力要求的梯度观念 | 第50页 |
四、以创设情境为手段 | 第50页 |
五、在区域地理的教学活动中注重对区域分析能力的培养 | 第50页 |
第三节 不足与展望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课题 | 第56-58页 |
个人简历 | 第58-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