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目录 | 第5-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4页 |
| ·概述 | 第7-11页 |
| ·乳酸菌及其应用 | 第7-8页 |
| ·乳酸菌的环境胁迫 | 第8-9页 |
| ·乳酸菌抵御酸胁迫的机制 | 第9-10页 |
| ·提高乳酸菌抵御酸胁迫能力的策略研究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页 |
| ·立题依据及意义 | 第11-12页 |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4-24页 |
| ·材料 | 第14-15页 |
| ·菌株和质粒 | 第14页 |
| ·仪器 | 第14页 |
| ·主要试剂 | 第14-15页 |
|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 第15页 |
| ·L. lactis NZ9000 中 recO 基因的敲除 | 第15-18页 |
| ·质粒和乳酸菌基因组的提取 | 第15-16页 |
| ·乳酸菌感受态的制备 | 第16页 |
| ·乳酸菌电转化 | 第16页 |
| ·乳酸菌菌落 PCR | 第16页 |
| ·质粒 pNZ5319 的改造 | 第16-17页 |
| ·敲除质粒 pNZ5319/recO 的构建 | 第17-18页 |
| ·L.lactis NZ9000 中 recO 基因的敲除 | 第18页 |
| ·recO 基因的敲除及 L.lactis NZ9000 对多种胁迫抗性的分析 | 第18-20页 |
| ·敲除菌株在多种胁迫条件下生长性能的分析 | 第18-19页 |
| ·敲除菌株在酸胁迫、盐胁迫、冷冻胁迫条件下的存活率分析 | 第19页 |
| ·盐胁迫条件下的发酵实验 | 第19页 |
| ·recO 敲除对其他抗胁迫元器件关键基因转录情况的影响 | 第19-20页 |
| ·在 recO 敲除菌株中回补表达 recO 基因及其胁迫抗性的分析 | 第20-22页 |
| ·recO 在 L. lactis NZ9000ΔrecO 中的表达 | 第20-22页 |
| ·重组菌株对多种胁迫抗性的测定 | 第22页 |
| ·外源添加亮氨酸对乳酸乳球菌酸胁迫抗性的影响 | 第22-24页 |
| ·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22页 |
| ·最适亮氨酸添加浓度的确定 | 第22页 |
| ·酸胁迫下存活率测定 | 第22-23页 |
| ·酸胁迫条件下胞内 pH(pHin)的测定 | 第23页 |
| ·胞内氨浓度的测定 | 第23页 |
| ·乳酸脱氢酶活性的测定 | 第23-24页 |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24-39页 |
| ·L. lactis NZ9000 中 recO 基因的敲除 | 第24-26页 |
| ·质粒 pNZ5319 的改造 | 第24页 |
| ·L.lactis NZ9000 中 recO 基因的敲除 | 第24-26页 |
| ·recO 基因的敲除对 L.lactis NZ9000 多种胁迫抗性的影响 | 第26-31页 |
| ·菌株 L. lactis NZ9000ΔrecO 在多种胁迫条件下生长性能的分析 | 第26-28页 |
| ·菌株 L. lactis NZ9000ΔrecO 在酸、盐、冷冻胁迫条件下的存活率分析 | 第28页 |
| ·菌株 L. lactis NZ9000ΔrecO 盐胁迫条件下的发酵实验 | 第28-30页 |
| ·recO 基因敲除对其他抗胁迫元器件关键基因转录情况的影响 | 第30-31页 |
| ·recO 敲除菌株中回补表达 recO 基因对其胁迫抗性的影响 | 第31-34页 |
| ·recO 基因在 L. lactis NZ9000ΔrecO 中的表达 | 第31-32页 |
| ·回补表达 recO 基因对 L. lactis NZ9000ΔrecO 多种胁迫抗性的影响 | 第32-34页 |
| ·外源添加亮氨酸对乳酸乳球菌酸胁迫抗性的影响 | 第34-39页 |
| ·L. lactis NZ9000 生长曲线及亮氨酸添加浓度对其生长能力的影响 | 第34-36页 |
| ·外源添加亮氨酸对 L. lactis NZ9000 酸胁迫下存活率的影响 | 第36页 |
| ·外源添加亮氨酸对胞内 pH 及 NH4+浓度的影响 | 第36-37页 |
| ·外源添加亮氨酸对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的影响 | 第37-39页 |
|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39-41页 |
| 致谢 | 第41-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
|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