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义、词汇、词义(训诂学)论文

汉语佛源词语语义嬗变及动因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引言第10-14页
 (一) 汉语佛源词语研究概况第10-12页
  1. 佛源词语语义方面的研究第10-11页
  2. 佛源词语汉化过程方面的研究第11页
  3. 佛源词语构词和造词方面的研究第11页
  4. 佛源词语探源方面的研究第11-12页
 (二) 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第12页
 (三) 语料来源与研究方法第12-14页
一、 汉语佛源词语的界定和分布第14-20页
 (一) 汉语佛源词语的界定第14页
 (二) 汉语佛源词语的意义分布第14-17页
  1. 佛教世界观及义理类第14-15页
  2. 佛教修持实践和佛教礼仪第15-16页
  3. 佛教法器或相关事物名称第16页
  4. 佛教称谓第16-17页
 (三) 汉语佛源词语的形式分布第17-20页
  1. 语素第17-18页
  2. 词第18页
  3. 固定短语第18-20页
二、 汉语佛源词语语义嬗变考察第20-27页
 (一) 佛源词语语义嬗变类型第20-22页
  1. 佛教意义未发生变化第20页
  2. 佛教意义与转义并驾齐驱第20-21页
  3. 佛教意义消失第21-22页
 (二) 佛源词语义位嬗变方式第22-27页
  1. 扩大第22-23页
  2. 转移第23-24页
  3. 转类第24-25页
  4. 色彩意义变化第25-27页
三、 汉语佛源词语语义嬗变的基础第27-32页
 (一) 基于意义关联性的佛源词语语义嬗变第27-29页
  1.事物特征相关联第27-28页
  2.行为与行为结果相关联第28-29页
  3.行为与行为关涉对象相关联第29页
 (二)基于意义相似性的佛源词语语义嬗变第29-32页
  1. 形状、特征相似第29-30页
  3. 方式相似第30页
  4. 作用相似第30-32页
四、 汉语佛源词语语义嬗变的内在动因第32-37页
 (一) 语法结构的不平衡性第32-36页
  1. 语素化第32-34页
  2. 词汇化第34-35页
  3. 短语化第35-36页
 (二) 语义系统的不平衡性第36-37页
五、 汉语佛源词语语义嬗变的外在动因第37-42页
 (一) 佛教的传播第37-38页
  1. 佛教宣传的外在要求第37-38页
  2. 佛教教义的内在要求第38页
 (二) 汉文化对异文化的融合第38-40页
  1. 汉民族传统思维对佛源词语意义的影响第38-39页
  2. 中国化佛教对佛源词语意义的影响第39-40页
 (三) 社会的发展第40-42页
结语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5页
后记第45-46页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第46-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医学用语泛化研究
下一篇:布隆迪大学孔子学院初级汉语口语课教学设计研究--以《今天我请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