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方言论文

湘南瑶语和汉语方言的接触与影响研究--以衡阳常宁塔山瑶族乡为个案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5页
绪论第15-33页
 一、塔山瑶族乡基本情况第15-17页
 二、塔山瑶族乡语言概况第17-18页
 三、相关研究述评、研究目的与思路、方法与意义第18-31页
 四、田野调查发音合作人情况及语料来源第31-33页
第一章 塔山勉语与汉语方言的音系及特征第33-73页
 第一节 塔山勉语的音系及特征第33-39页
  一、塔山勉语的音系第33-37页
  二、塔山勉语的语音特点及其与古汉语的对应关系第37-39页
 第二节 塔山勉语和镇中勉语的比较及塔山勉语的系属第39-52页
  一、塔山勉语和镇中勉语的比较第40-51页
  二、塔山勉语的归属第51-52页
 第三节 塔山汉语方言的音系及特征第52-58页
  一、塔山汉语方言的音系第52-53页
  二、塔山汉语方言的语音特点第53-58页
 第四节 塔山汉语方言同音字汇第58-73页
第二章 汉语方言对塔山勉语语音系统的影响第73-90页
 第一节 汉语方言对塔山勉语声母的影响第73-80页
  一、音位的增加第73-76页
  二、系列送气音声母的借入第76-80页
 第二节 汉语方言对塔山勉语韵母的影响第80-86页
  一、塔山勉语韵尾变化与汉语方言的关系第80-84页
  二、塔山勉语韵母增加与汉语方言的关系第84-86页
  三、塔山勉语鼻化韵现象与汉语方言的关系第86页
 第三节 汉语方言对塔山勉语声调的影响第86-90页
  一、塔山勉语借词声调与汉语方言声调的对应第87-88页
  二、塔山勉语调类合并现象与汉语方言的关系第88-90页
第三章 汉语方言对塔山勉语词汇系统的影响第90-114页
 第一节 塔山勉语吸收汉语词语的方式第90-94页
  一、全借第91页
  二、部分借第91-94页
 第二节 塔山勉语含有汉借语素的词的结构方式第94-100页
  一、塔山勉语吸收汉语词语的方式第94-96页
  二、塔山勉语含有汉借语素词的结构方式第96-100页
 第三节 汉语借词对塔山勉语词汇系统的影响第100-106页
  一、汉语借词的输入增加了塔山勉语的词汇量第100-102页
  二、汉语借词的输入丰富了塔山勉语的构词方式第102-106页
 三、汉语借词的输入使塔山勉语复音词数量大增第106-114页
  四、汉语借词的输入使塔山勉语语义表达更为精细化第109-114页
第四章 汉语方言对塔山勉语语法系统的影响第114-134页
 第一节 汉语方言对塔山勉语语序的影响 #i00第114-122页
  一、N+Adj向Adj+N的转换第114-117页
  二、N(head)+N向N+N(head)的转换第117-119页
  三、Adj+AD向AD+Adj转换第119-120页
  四、Adj+m+St向m+St+Adj转换第120-122页
 第二节 汉语方言对塔山勉语句式的影响第122-127页
  一、处置句第122-125页
  二、被动句第125-127页
 第三节 汉语方言对塔山勉语虚词的影响第127-134页
  一、副词的借用第128-130页
  二、介词的借用第130-131页
  三、连词的借用第131-132页
  四、助词的借用第132-134页
第五章 汉语方言对塔山勉语使用功能的影响第134-178页
 第一节 塔山勉语使用域调查及活力评估第134-155页
  一、塔山勉语家庭域使用情况第135-141页
  二、塔山勉语交往域使用情况第141-146页
  三、塔山勉语个人、工作、学习域使用情况第146-151页
  四、塔山勉语的活力评估及发展趋势预测第151-155页
 第二节 塔山瑶族人群语言态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第155-171页
  一、定量分析:塔山瑶族人群语言态度的基本状况第155-168页
  二、定性分析:塔山瑶族语言态度的特点及发展趋势第168-171页
 第三节 塔山勉语的语言生态及保护第171-178页
  一、塔山勉语的生态环境第172-174页
  二、塔山勉语的生态现状第174-176页
  三、塔山勉语生态保护若干建议第176-178页
结语第178-185页
参考文献第185-191页
附录一 塔山勉语与塔山汉语方言词汇对照表第191-214页
附录二 塔山勉语长篇语料记音第214-221页
附录三 塔山勉语方言语法例句第221-243页
附录四 塔山瑶族乡社会语言学调查表第243-250页
附录五 塔山田野调查照片(部分)第250-252页
后记第252-25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第255-256页

论文共2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撒种在荆棘--中国现代文学与基督教文化关系研究
下一篇:左宗棠伦理思想及其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