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信息化教学的应用效应研究--基于桃源县第九中学的实证分析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21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信息化社会的到来 | 第12页 |
·教育信息化建设 | 第12-13页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开展 | 第13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理论意义 | 第13页 |
·现实意义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4-17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文献综述总结 | 第16-17页 |
·理论依据 | 第17-18页 |
·技术的二重性 | 第17页 |
·技术异化理论 | 第17-18页 |
·创新扩散理论 | 第18页 |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路线 | 第18-20页 |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研究路线 | 第19-20页 |
·研究的创新点 | 第20-21页 |
第二章 中学信息化教学的应用现状 | 第21-29页 |
·研究对象概况和调查设计 | 第21-23页 |
·调查问卷设计与实施 | 第22页 |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 第22-23页 |
·研究对象信息化教学应用现状分析 | 第23-28页 |
·学校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 第23-24页 |
·教师信息技术素质方面 | 第24-27页 |
·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方面 | 第27-28页 |
·调查结论分析 | 第28-29页 |
第三章 信息化教学的应用效应分析 | 第29-36页 |
·信息化教学应用的正效应 | 第29-32页 |
·促使教学组织形式多样 | 第29-30页 |
·促进教学手段与方法的创新 | 第30页 |
·丰富教学资源与教学内容 | 第30-31页 |
·拓展学生学习方式 | 第31页 |
·深化教学主体关系 | 第31-32页 |
·信息化教学应用的负效应 | 第32-34页 |
·信息技术维护难、成本高 | 第32页 |
·信息技术对教师替代、控制 | 第32-33页 |
·教师漠视或盲目使用信息技术 | 第33-34页 |
·学生过度依赖信息技术 | 第34页 |
·应用效应总体评价 | 第34-36页 |
第四章 信息化教学负效应产生的原因 | 第36-45页 |
·信息技术的复杂属性 | 第36-37页 |
·技术的二重性 | 第36页 |
·信息技术的特性 | 第36-37页 |
·功利型的技术价值观 | 第37-38页 |
·信息技术认识的功利化 | 第37-38页 |
·信息技术应用的功利化 | 第38页 |
·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健全 | 第38-40页 |
·行政部门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证 | 第38页 |
·学校相关制度、管理机构不完善 | 第38-39页 |
·教育资金投入的制约 | 第39-40页 |
·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欠佳 | 第40-45页 |
·教师个人背景 | 第40-43页 |
·教师信息技术素养 | 第43-45页 |
第五章 提高信息化教学有效应用的对策 | 第45-51页 |
·树立正确的信息化教学观 | 第45-47页 |
·摒弃“功利主义”观念 | 第45页 |
·充分理解信息化教学应用的渐进性 | 第45-46页 |
·合理应用信息化教学 | 第46-47页 |
·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 | 第47-49页 |
·设立专管信息化教学工作的职能机构 | 第47页 |
·建立合目的的教学层面的技术效应评价体系 | 第47-48页 |
·加大资金投资力度 | 第48-49页 |
·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素养 | 第49-51页 |
·强化教师现代教育责任意识 | 第49页 |
·重视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培训 | 第49-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附录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作者简介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