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技术进步的文化价值观念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9页 | 
|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10-13页 | 
|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 ·选题意义 | 第11-13页 | 
| ·国内外有关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国内外研究的启示与思考 | 第16-17页 | 
| ·本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7-19页 | 
| ·经验研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 | 第17页 | 
| ·因果分析与结构功能分析相结合 | 第17-18页 | 
| ·历史研究与比较研究相结合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文化价值观与技术关系的理论探讨 | 第19-26页 | 
| ·价值观和文化价值观 | 第19-22页 | 
| ·文化价值观的涵义 | 第19-20页 | 
| ·文化价值观的特点 | 第20-21页 | 
| ·文化价值观的作用 | 第21-22页 | 
| ·技术进步的文化条件 | 第22-24页 | 
| ·技术及其本质 | 第22-23页 | 
| ·技术进步的文化条件 | 第23-24页 | 
| ·文化价值观与技术的关系 | 第24-26页 | 
| ·价值观对技术进步的引导作用 | 第24-25页 | 
| ·科学对价值观与技术的中介 | 第25-26页 | 
| 第三章 影响技术进步的文化价值观念 | 第26-43页 | 
|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 | 第26-29页 | 
| ·实用取向 | 第26-27页 | 
| ·权力取向 | 第27-28页 | 
| ·经验取向 | 第28页 | 
| ·道义取向 | 第28-29页 | 
| ·文化价值观技术功能的中西比较 | 第29-39页 | 
| ·天人观的技术效应 | 第30页 | 
| ·义利观的技术效应 | 第30-32页 | 
| ·理欲观的技术效应 | 第32-35页 | 
| ·公私观的技术效应 | 第35-36页 | 
| ·群己观的技术效应 | 第36-37页 | 
| ·德力观的技术效应 | 第37-39页 | 
| ·中国传统文化与技术创新的冲突 | 第39-43页 | 
| 第四章 文化价值观念影响技术进步的机制 | 第43-55页 | 
| ·思维方式 | 第43-47页 | 
| ·影响科学研究和科学知识 | 第44-45页 | 
| ·影响经济行动和生产方式 | 第45-47页 | 
| ·行为模式 | 第47-51页 | 
| ·影响个人才智与创造行动 | 第48-49页 | 
| ·影响社会分工和职业选择 | 第49-51页 | 
| ·制度规范 | 第51-55页 | 
| ·影响社会结构 | 第51-52页 | 
| ·影响社会环境 | 第52-55页 | 
| 第五章 构建促进技术进步的文化环境 | 第55-60页 | 
| ·技术创新的特点与要求 | 第55页 | 
| ·前沿性 | 第55页 | 
| ·继承性与突破性 | 第55页 | 
| ·实践性 | 第55页 | 
| ·创造有利于技术进步的文化环境 | 第55-60页 | 
| ·优良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 第56-57页 | 
| ·新的文化观念的树立和培育 | 第57-60页 | 
| 结语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 
| 作者简介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