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信息化课堂教学评价指标的建构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 第8页 |
二、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 | 第8-9页 |
三、 当前小学英语信息化教学的误区 | 第9页 |
第二节 基本概念界定 | 第9-10页 |
一、 教学评价 | 第10页 |
二、 课堂教学评价 | 第10页 |
三、 信息化课堂教学 | 第10页 |
四、 信息化课堂教学评价 | 第10页 |
第三节 中美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一、 美国信息化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 第10-11页 |
二、 我国信息化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 第11-12页 |
第四节 研究目标与意义 | 第12-14页 |
一、 研究目标 | 第12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第二章 理论研究基础 | 第14-20页 |
第一节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 第14-16页 |
一、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背景 | 第14页 |
二、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定义、途径与目标 | 第14-16页 |
第二节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结构 | 第16页 |
第三节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标准 | 第16-17页 |
第四节 语觉论 | 第17-18页 |
第五节 教学评价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 第18-20页 |
一、 信息化课堂教学评指标价体系建立的原则 | 第18-19页 |
二、 信息化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 | 第19-20页 |
第三章 研究过程设计 | 第20-25页 |
第一节 研究设计 | 第20-22页 |
一、 研究对象 | 第20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三、 研究步骤 | 第21-22页 |
第二节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方法 | 第22-23页 |
一、 指标筛选的设计方法 | 第22-23页 |
二、 指标权重分配法 | 第23页 |
第三节 教育评价的基准 | 第23-25页 |
第四章 小学英语信息化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25-35页 |
第一节 筛选并确定评价指标 | 第25-29页 |
一、 确定一级指标项 | 第25页 |
二、 发散阶段 | 第25-26页 |
三、 收敛阶段 | 第26-29页 |
第二节 评价指标权重分配 | 第29-35页 |
第五章 评价指标体系的测验与实施 | 第35-40页 |
第一节 测验中所使用的统计方法 | 第35-36页 |
第二节 评价指标体系的信度测验 | 第36-38页 |
一、 再测信度 | 第36-37页 |
二、 评价者信度 | 第37-38页 |
第三节 评价指标体系的效度测验 | 第38-40页 |
第六章 研究的结论、不足与展望 | 第40-42页 |
第一节 研究的结论 | 第40页 |
第二节 研究的不足 | 第40-41页 |
第三节 研究的展望 | 第41-42页 |
一、 继续完善指标体系 | 第41页 |
二、 根据反馈开展跟进研究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附录 | 第44-59页 |
附录一 小学英语信息化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 第44-47页 |
附录二 访谈提纲 | 第47-48页 |
附录三 芬兰教师评价指标体系 | 第48-50页 |
附录四 发散阶段评价指标项 | 第50-53页 |
附录五 权重分配调查问卷 1 | 第53-55页 |
附录六 权重分配调查问卷 2 | 第55-57页 |
附录七 权重分配调查问卷 3 | 第57-59页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