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绪论 | 第10-19页 |
(一) 研究缘起 | 第10-11页 |
1. 图画书阅读教学适应现代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 | 第10页 |
2. 图画书阅读教学呼唤对话教育理论的指导与实践的回归 | 第10-11页 |
3. 个人对幼儿园图画书阅读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思考及研究 | 第11页 |
(二) 研究综述 | 第11-17页 |
1. 对话教育理论研究概述 | 第11-14页 |
2.对幼儿图画书阅读教学的研究 | 第14-16页 |
3. 小结 | 第16-17页 |
(三)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7页 |
1. 研究目的 | 第17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7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1. 文献检索法 | 第17-18页 |
2. 观察法 | 第18页 |
3. 访谈法 | 第18页 |
4. 案例分析法 | 第18-19页 |
一、 阅读教学呼唤对话教育的回归 | 第19-22页 |
(一) 对话教育的基本涵义 | 第19页 |
(二) 对话是对正确教育理念与方式的践行 | 第19页 |
(三) 对话是阅读教学的本质体现 | 第19-20页 |
(四) 对话是阅读教学的内在需求 | 第20-22页 |
二、 对话:审视幼儿图画书阅读的新视野 | 第22-29页 |
(一) 当代儿童观的解放:幼儿话语权的重申 | 第22-23页 |
1. 拥有话语权是幼儿发展的内在需求 | 第22页 |
2. 建构主义知识观下幼儿话语权的崛起 | 第22-23页 |
(三) 新的幼儿阅读观念的诞生 | 第23-25页 |
1. 后现代主义的基本观点与主张 | 第23-24页 |
2. 读者反应理论的基本观点与主张 | 第24页 |
3. 当代理论研究者的发现与对早期阅读教育的启示 | 第24-25页 |
(四) 对话是幼儿图画书阅读教学的内在需求 | 第25-29页 |
1.互补创生的图文关系适合幼儿的阅读水平及阅读需 | 第25-26页 |
2. 图画书特有的召唤性结构适合幼儿理解并建构新的意义 | 第26-29页 |
三、 图画书阅读教学中对话性缺失的表现及其原因 | 第29-33页 |
(一) 图画书阅读教学对话性缺失的表现 | 第29-31页 |
1. 忽视幼儿自主阅读,幼儿缺乏与文本的有效交流 | 第29页 |
2. 师幼互动往往由老师发起,教师掌握着绝对的话语权 | 第29-30页 |
3. 阅读过程中同伴交流被忽视,分享快乐体验的机会被抹杀 | 第30页 |
4. 片面强调阅读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忽视幼儿独特体验 | 第30-31页 |
(二) 对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1-33页 |
1. 传统教学模式的僵化 | 第31页 |
2. 教师在践行正确儿童观上存在困难 | 第31页 |
3. 幼儿园教师自身的文学素养有待提高 | 第31-32页 |
4. 幼儿园阅读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 第32-33页 |
四、 构建多层面的图画书阅读教学的有效对话 | 第33-39页 |
(一) 重视教师与文本的对话过程,整体把握文本 | 第33-34页 |
1. 教师要充分理解文本 | 第33页 |
2. 教师应从双重角度审视文本 | 第33-34页 |
(二) 强调幼儿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丰富幼儿体验 | 第34-36页 |
1. 给幼儿营造单独与文本对话的时间与空间 | 第34页 |
2. 尊重幼儿反复阅读,重复体验的内在需求 | 第34-35页 |
3. 选择接近幼儿经验的文本,促进幼儿与文本的对话 | 第35页 |
4. 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促进幼儿与文本的有效互动 | 第35-36页 |
(三) 加强教师与幼儿的对话,提升幼儿阅读能力 | 第36-37页 |
1. 教师的引领策略 | 第36-37页 |
2. 教师的回应策略 | 第37页 |
(四) 拓展幼儿与幼儿的对话,开阔幼儿认知视野 | 第37-39页 |
1. 根据阅读中的某个问题让幼儿谈论 | 第37-38页 |
2. 根据阅读需求,适当组织游戏与表演 | 第38页 |
3. 营造积极的对话环境 | 第38-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注释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附录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