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西部山区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德育问题研究--以贵州省清镇市第三小学为例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7-16页
   ·课题来源及选题依据第7-16页
     ·研究背景第7-9页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9-10页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0-14页
     ·相关概念界定第14页
     ·采取的研究方法和手段第14-16页
2. 西部山区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德育现状及特点分析第16-22页
   ·西部山区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德育现状调查第16-20页
     ·爱国主义教育情况第16-17页
     ·集体主义教育情况第17页
     ·劳动教育情况第17-18页
     ·文明行为习惯教育情况第18-19页
     ·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情况第19-20页
     ·人生观与理想观教育情况第20页
   ·西部山区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德育特点分析第20-22页
3. 西部山区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德育问题分析第22-28页
   ·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与城市儿童德育情况比较第22-26页
     ·爱国主义教育情况比较第22-23页
     ·集体主义教育情况比较第23页
     ·劳动教育情况比较第23-24页
     ·文明行为习惯教育情况比较第24-25页
     ·法制观念启蒙教育情况比较第25页
     ·人生观与理想观教育情况比较第25-26页
   ·小结第26-28页
4. 影响西部山区进城务工农民随迁了女德育的因素分析第28-37页
   ·家庭因素第28-31页
     ·家庭经济条件因素第28-29页
     ·父母自身的因素第29-31页
   ·学校因素第31-34页
     ·“重智轻德”依然普遍存在第31-32页
     ·德育方法强制灌输化,德育实践流于形式化第32-33页
     ·德育教师队伍匮乏,素质良莠不齐第33页
     ·德育评价相对滞后第33-34页
   ·社会因素第34-37页
     ·社会关心和重视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德育的风气尚未形成第34页
     ·大众传媒方面第34-35页
     ·学校周边环境复杂,缺少监管第35-37页
5. 加强和改进西部山区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德育的对策建议第37-44页
   ·优化家庭教育,构建有利于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道德品质发展的良好家庭环境第37-38页
     ·以科学的道德教育方法,促进子女的道德养成第37页
     ·为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德育环境第37-38页
   ·转变学校德育观念、丰富道德实践、建立科学系统的德育评价体系第38-41页
     ·转变德育观念,增强现代德育观念第38-39页
     ·学校举办家长学校,提高进城务工农民家长的思想道德素质第39-40页
     ·立足于生活,丰富道德实践第40页
     ·建立科学可行的德育评价系统第40-41页
   ·优化社会环境,增强全体社会的责任感第41-44页
     ·为优化社会风气,建立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社区教育委员会第41-42页
     ·强化对大众传媒监督第42-43页
     ·净化、优化学校的外部环境第43-44页
结论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7页
致谢第47-48页
附录1第48-52页
附录2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生代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下一篇: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教学秘书队伍建设研究--以三明学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