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7-16页 |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7-8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8-14页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8-10页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0-14页 |
·研究综评 | 第14页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分析 | 第16-24页 |
·新生代农民工的界定与分析 | 第16页 |
·农民工 | 第16页 |
·新生代农民工 | 第16页 |
·新生代农民工现状分析 | 第16页 |
·新生代农民工的新特点 | 第16-23页 |
·新生代农民工的新特点 | 第16-18页 |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分析 | 第18-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新生代农民工子女特点分析 | 第24-28页 |
·新生代农民工子女的界定与分析 | 第24-25页 |
·新生代农民工子女 | 第24页 |
·与老一代农民工子女的比较 | 第24-25页 |
·新生代农民工子女的新特点 | 第25-26页 |
·新生代农民工子女现状分析——基于宜黄县的简单调查 | 第26-27页 |
·基于输出地的分析 | 第26页 |
·基于输入地的分析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四章 新生代农民工子女教育面临的问题 | 第28-34页 |
·输出地方面 | 第28-30页 |
·输出地政府对教育政策的宣传以及执行力度不够 | 第28-29页 |
·乡镇中小学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差 | 第29页 |
·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无保障 | 第29页 |
·家庭教育缺失 | 第29-30页 |
·父母的关心不足 | 第30页 |
·与父母长期分开,缺乏亲情,性格孤僻 | 第30页 |
·学校对新生代农民工子女的忽视 | 第30页 |
·输入地方面 | 第30-34页 |
·教育资源供小于求 | 第30-31页 |
·新生代农民工不能给其子女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 第31页 |
·公办平价幼儿园数量少,私立幼儿园收费高昂 | 第31页 |
·新生代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是一个长期问题 | 第31-32页 |
·公立学校难进入 | 第32页 |
·流动新生代农民工子女心理发展状况不乐观 | 第32-33页 |
·流出地政府责任不明确 | 第33-34页 |
第五章 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对策建议 | 第34-40页 |
·输出地方面 | 第34-36页 |
·重视政府的作用 | 第34页 |
·积极利用社会各界的力量 | 第34-35页 |
·学校应承担相应责任 | 第35页 |
·发挥好最重要的家庭的作用 | 第35-36页 |
·做好对新生代农民工子女的管理 | 第36页 |
·输入地方面 | 第36-39页 |
·流出地政府应承担义务教育经费补偿 | 第36页 |
·设法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的居住环境 | 第36-37页 |
·解决上幼儿园的问题 | 第37页 |
·应设立专门的教育法规来保障政策实施到位 | 第37-38页 |
·挖掘公办学校的教育资源,扶持民办学校建设 | 第38页 |
·解决流动新生代农民工子女的心理问题 | 第38页 |
·建立一条系统完整的升学渠道 | 第38-39页 |
·本章小节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附录 | 第43-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