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综合课教材生词释义研究--以《博雅汉语》为例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1页 |
第一节 研究综述 | 第13-24页 |
第二节 研究对象 | 第24-28页 |
第三节 目标·方法·意义 | 第28-31页 |
第二章 《博雅汉语》释义形式 | 第31-40页 |
第一节 释义语种 | 第31-35页 |
第二节 释义语言 | 第35-38页 |
第三节 释义长度 | 第38-40页 |
第三章 《博雅汉语》释义内容 | 第40-65页 |
第一节 释义对象的特点 | 第40-48页 |
第二节 词义成分 | 第48-52页 |
第三节 义项选择 | 第52-59页 |
第四节 与《博雅汉语》编者讨论 | 第59-65页 |
第四章 《博雅汉语》释义模式 | 第65-107页 |
第一节 英语释义模式 | 第65-78页 |
第二节 汉语释义模式 | 第78-107页 |
第五章 《博雅汉语》释义性质与原则 | 第107-122页 |
第一节 初级阶段教材的释义性质 | 第108-113页 |
第二节 中级阶段教材的释义性质 | 第113-115页 |
第三节 高级阶段教材的释义性质 | 第115-120页 |
第四节 释义原则 | 第120-122页 |
第六章 释义例证研究 | 第122-153页 |
第一节 例证数量 | 第122-127页 |
第二节 例证类型 | 第127-139页 |
第三节 例证功能 | 第139-146页 |
第四节 配例原则 | 第146-149页 |
第五节 与《博雅汉语》编者讨论 | 第149-153页 |
第七章 《博雅汉语》释义效果调查 | 第153-161页 |
第八章 《博雅汉语》释义与词典释义的比较 | 第161-169页 |
第九章 结束语 | 第169-171页 |
参考文献 | 第171-178页 |
附录 1:表格索引 | 第178-180页 |
附录 2:插图索引 | 第180-181页 |
后记 | 第1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