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 第1-14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8-11页 |
·非正规就业在全球的发展 | 第8-9页 |
·非正规就业在我国城镇的发展 | 第9-10页 |
·中国城镇非正规就业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既往研究述评 | 第11-12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2 非正规就业:概念与理论 | 第14-21页 |
·非正规就业的概念 | 第14-15页 |
·早期的概念 | 第14页 |
·概念的拓展与探讨的深入 | 第14-15页 |
·非正规就业概念在我国的移植和发展 | 第15-16页 |
·非正规就业在我国的分类 | 第16-17页 |
·本文对非正规就业的理解与界定 | 第17-18页 |
·非正规就业理论溯源 | 第18-21页 |
·贫困就业理论 | 第18页 |
·非正规经济理论 | 第18-19页 |
·二元经济理论 | 第19页 |
·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 | 第19-21页 |
3 我国城镇非正规就业的产生发展 | 第21-27页 |
·我国就业问题的严重性 | 第21-22页 |
·人口与劳动力供给总量持续增加 | 第21页 |
·新进入城镇劳动力市场人数逐年递增 | 第21-22页 |
·当前经济增长创造就业的能力明显下降 | 第22页 |
·我国城镇非正规就业蓬勃发展的主要动力 | 第22-25页 |
·体制改革深化迫使国有集体企业进行大规模改制,下岗职工人数陡增 | 第22-23页 |
·产业结构有待调整优化,第三产业比重过低 | 第23-24页 |
·城市化水平过低 | 第24-25页 |
·我国城镇非正规就业长期化、普遍化的主要原因 | 第25-27页 |
·户籍制度改革的滞后使进城务工的农民只能长期从事非正规就业 | 第25页 |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滞后强化了城镇非正规就业的存在和发展 | 第25-27页 |
4 我国城镇非正规就业的积极作用 | 第27-40页 |
·缓解我国城镇严峻的就业形势 | 第27-30页 |
·促进我国就业结构的改善 | 第30-33页 |
·我国就业结构现状及各产业就业弹性分析比较 | 第30-31页 |
·非正规就业对促进我国就业结构改善的作用详析 | 第31-33页 |
·促进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 第33-36页 |
·我国城市化水平现状 | 第33-34页 |
·非正规就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 第34-35页 |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我国就业水平的提高 | 第35-36页 |
·缓解城市贫困问题、减小贫富差距 | 第36-40页 |
·我国城市贫困及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现状 | 第36-38页 |
·城镇非正规就业对缓解城市贫困及减小贫富差距的作用 | 第38-40页 |
5 促进我国城镇非正规就业发展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40-46页 |
·保护难点 | 第40-42页 |
·非正规就业者社会保障极度缺乏 | 第40-41页 |
·非正规就业者劳动保护极度缺乏 | 第41-42页 |
·支持难点 | 第42-43页 |
·资金障碍 | 第42页 |
·开办个体私营小企业手续繁杂,开办和营运成本过大 | 第42页 |
·缺乏经营场所 | 第42-43页 |
·我国的就业、创业培训体系不够完善 | 第43页 |
·缺乏信息系统支持和中介组织的规范服务 | 第43页 |
·管理盲点 | 第43-46页 |
·对城镇居民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实行差别待遇 | 第43页 |
·对非正规部门以及非正规就业者的管理散乱 | 第43-46页 |
6 促进我国城镇非正规就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 第46-51页 |
·加强对城镇非正规就业的保护 | 第46-48页 |
·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创新的步伐 | 第46-48页 |
·加强对非正规就业劳动者权益保护 | 第48页 |
·加强对非正规就业的支持 | 第48-49页 |
·政策扶助 | 第48-49页 |
·为非正规就业发展提供融资支持 | 第49页 |
·为非正规就业人员开展技能培训 | 第49页 |
·完善政府和中介机构对非正规就业的信息服务 | 第49页 |
·加强对非正规就业的管理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