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酿造工业论文--各种酒及其制造论文--白酒论文

空气对浓香型白酒发酵的影响

目录第1-6页
中文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0页
   ·前言第8页
   ·立题背景及意义第8页
   ·研究内容第8-10页
     ·氧对酿酒发酵的影响第9页
     ·空气对糟醅气固相比和物理性质及发酵升温的影响第9页
     ·空气中微生物对白酒风味的影响第9-10页
第二章 空气对白酒酿造微生物的影响第10-19页
   ·前言第10页
   ·材料与方法第10-12页
     ·主要材料第10-11页
       ·主要试剂第10-11页
       ·培养基第11页
       ·主要工具第11页
     ·主要方法第11-12页
       ·糟醅淀粉测量第11页
       ·糟醅酸度测量第11页
       ·糟醅还原糖测量第11-12页
       ·糟醅水分测量第12页
       ·糟醅质量测定第12页
       ·微生物数量测定第12页
       ·氧的测定方法第12页
       ·酒中微量成分的测定第12页
   ·结果与讨论第12-19页
     ·空气对糟醅微生物繁殖的影响第12-16页
       ·现场采集数据第12-13页
       ·不同温度、不同时间,糟醅对空气微生物的富集实验第13页
       ·延长糟醅与空气接触时间的入窖试验第13-14页
       ·糟醅与空气接触温度的影响试验第14-16页
     ·氧对窖内微生物繁殖的影响第16-17页
       ·不同氧含量对繁殖的影响实验第17页
     ·生产现象第17-18页
       ·不同季节的产量差异第17-18页
     ·本章小结第18-19页
第三章 气固相比对白酒酿造工艺的影响第19-36页
   ·前言第19页
   ·材料与方法第19-20页
     ·主要材料第19页
       ·主要试剂第19页
       ·主要工具第19页
     ·主要方法第19-20页
       ·糟醅淀粉测量第19页
       ·糟醅酸度测量第19页
       ·糟醅还原糖测量第19页
       ·糟醅水分测量第19页
       ·糟醅质量测定第19页
       ·微生物数量测定第19页
       ·温度的测定方法第19-20页
       ·酒中微量成分的测定第20页
   ·结果与讨论第20-36页
     ·不同配料对发酵升温的影响第20-31页
       ·质量较优班组窖内升温规律第20-25页
       ·投粮对气固相比的影响第25-26页
       ·投糠对气固相比的影响第26-28页
       ·投水对气固相比的影响第28-30页
       ·投曲对气固相比的影响第30-31页
     ·糟醅后处理对气固相比的影响第31-35页
       ·窖边和窖心糟醅比较第31-33页
       ·窖边和窖心糟的酒主要骨架成分比较第33-34页
       ·研究结果的应用第34-35页
       ·踩窖生产实践与规律第35页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四章 空气中的微生物对白酒风味的影响第36-45页
   ·前言第36页
   ·材料与方法第36-37页
     ·主要材料第36页
       ·主要试剂第36页
       ·培养基第36页
     ·主要方法第36-37页
       ·微生物数量测定第36页
       ·空气中微生物的测定方法:第36页
       ·酒中微量成分的测定第36-37页
   ·结果与讨论第37-45页
     ·环境条件对空气微生物分布的影响第37-38页
       ·影响空气中微生物种类分布的主要因素第37页
       ·五粮液产地的气候条件与微生物第37-38页
     ·空气中的微生物影响白酒酿造的途径第38-39页
       ·酿酒微生物的多样性第38页
       ·空气中的微生物与制曲过程中微生物的关系第38页
       ·空气中的微生物与窖泥中微生物的关系第38页
       ·空气中的微生物与糟醅接触过程中微生物的关系第38-39页
     ·空气中微生物对白酒品质与风味的影响第39-44页
       ·各香型酒制酒比较及空气分析第40-41页
       ·各香型白酒的羰基化合物分析第41页
       ·常见香型名优白酒中糠醛含量的分析及产生差异的原因第41-43页
       ·不同香型白酒乙醛、2,3-丁二酮、3-羟基丁酮(醋嗡)等酮基化合物的分析第43-44页
     ·小结第44-45页
结论与展望第45-47页
致谢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二氧化氯催化氧化处理废水和催化剂的研究
下一篇:间日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1(PvMSP-1)基因多态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