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6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 ·技术背景 | 第10-11页 |
| ·社会背景 | 第11页 |
| ·政策背景 | 第11-12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4页 |
| ·理论意义 | 第12-13页 |
| ·实践意义 | 第13-14页 |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文献研究法 | 第15页 |
| ·问卷调查法 | 第15页 |
| ·访谈法 | 第15页 |
| ·统计分析法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理论研究 | 第16-25页 |
| ·相关概念研究 | 第16-18页 |
| ·教学 | 第16页 |
| ·教学资源 | 第16-17页 |
| ·数字化教学资源 | 第17-18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3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 ·国外研究现状及启示 | 第21-23页 |
| ·理论依据 | 第23-25页 |
| ·“经验之塔”理论 | 第23页 |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23页 |
|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第23-24页 |
| ·多元智能理论 | 第24-25页 |
| 第三章 河北省高职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现状 | 第25-40页 |
| ·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 第25-29页 |
| ·问卷具有较高的效度和信度 | 第25-27页 |
| ·所选样本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 第27-29页 |
| ·河北省高职院校开发和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29-34页 |
| ·院校间发展不均衡 | 第29-32页 |
| ·数字化教学资源与教学的耦合度低 | 第32页 |
|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类型单一 | 第32-33页 |
|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管理体制有待改善 | 第33-34页 |
| ·信息技术培训缺乏 | 第34页 |
| ·教师参与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现状的调查分析 | 第34-38页 |
| ·教师参与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有利因素 | 第34-35页 |
| ·教师参与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中的问题 | 第35-36页 |
| ·教师参与数字化教学资源利用中的问题 | 第36-38页 |
| ·学生参与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现状的调查分析 | 第38-40页 |
| ·学生参与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有利因素 | 第38页 |
| ·学生参与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中的问题 | 第38-40页 |
| 第四章 河北省高职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个案研究 | 第40-44页 |
|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现状 | 第40-42页 |
| ·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的各部门分工明确 | 第40-41页 |
| ·师生参与的积极性高 | 第41页 |
| ·自主开发的比例高 | 第41页 |
|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类型多样 | 第41-42页 |
| ·高职特色明显 | 第42页 |
|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开发和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启示 | 第42-44页 |
| ·积极开展校企合作 | 第42页 |
| ·广泛开展校际交流 | 第42-43页 |
| ·依托特色专业、专业群 | 第43页 |
| ·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培训 | 第43-44页 |
| 第五章 河北省高职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对策 | 第44-54页 |
| ·整合为先,提高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度 | 第44-47页 |
| ·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 | 第44-45页 |
| ·推广技术规范和标准 | 第45页 |
| ·引入跨库检索系统 | 第45-46页 |
| ·建设四级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 第46-47页 |
| ·探索多样化的开发方式 | 第47-48页 |
| ·加大自主开发的比例 | 第47页 |
| ·加强协作交流 | 第47-48页 |
| ·加强校企合作 | 第48页 |
| ·开发多种类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 | 第48-49页 |
| ·多措并举,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 第49-51页 |
| ·积极组织信息技术培训 | 第49-50页 |
| ·建立激励机制 | 第50页 |
|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 第50-51页 |
| ·以人为本,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 第51-52页 |
| ·挖掘高职特色,增强资源实用性 | 第52-53页 |
| ·围绕典型工作任务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 | 第52页 |
| ·开发共享性专业教学资源库 | 第52-53页 |
| ·重视后续工作,保证资源持续更新 | 第53-54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4-56页 |
| ·本研究的回顾总结 | 第54-55页 |
| ·未来展望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61-62页 |
| 附录 | 第62-74页 |
| 附录 1 | 第62-64页 |
| 附录 2 | 第64-68页 |
| 附录 3 | 第68-70页 |
| 附录 4 | 第70-74页 |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