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提要 | 第1-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7-11页 |
| ·本课题研究的缘起及意义 | 第7-8页 |
| ·本课题研究的现状 | 第8-9页 |
| ·本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9-11页 |
| 第2章 “威妥玛式”拼音产生的源流 | 第11-32页 |
| ·西儒创借拉丁字母标注汉字的历史进程 | 第12-26页 |
| ·《葡汉辞典》与罗氏拼音方案 | 第12-18页 |
| ·《西字奇迹》、《西儒耳目资》与利——金拼音方案 | 第18-26页 |
| ·“威妥玛式”拼音 | 第26-32页 |
| ·《语言自迩集》 | 第26-30页 |
| ·“威妥玛式”拼音 | 第30-32页 |
| 第3章 “威妥玛式”拼音的语音体系 | 第32-46页 |
| ·“威妥玛式”拼音的声母和韵母系统 | 第32-36页 |
| ·声母系统 | 第33页 |
| ·韵母系统 | 第33-36页 |
| ·“威妥玛式”拼音的声调描写及其标注 | 第36-40页 |
| ·声调描写 | 第36-38页 |
| ·声调标注 | 第38-40页 |
| ·《语言自迩集》所记录的语音流变现象 | 第40-46页 |
| ·连读变调 | 第40-42页 |
| ·儿化韵 | 第42-44页 |
| ·轻声 | 第44-46页 |
| 第4章 “威妥玛式”拼音的历史地位及对汉语教学的影响 | 第46-57页 |
| ·“威妥玛式”拼音的历史地位 | 第46-49页 |
| ·发展并确立了用拉丁字母标注汉字的方法 | 第46-47页 |
| ·成为中国人名、地名和物品名称的译音标准 | 第47-49页 |
| ·“威妥玛式”拼音对汉语教学的影响 | 第49-57页 |
| ·对《汉语拼音方案》的产生及教学的影响 | 第50-53页 |
| ·对世界汉语教学产生的影响 | 第53-57页 |
| 余论 | 第57-59页 |
| 注释 | 第59-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 中文摘要 | 第68-71页 |
| Abstract | 第71-75页 |
| 后记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