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3页 |
1.1 高粱的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1.1.1 高粱的种植和分布 | 第11页 |
1.1.2 高粱的营养价值 | 第11页 |
1.1.3 高粱色素 | 第11-12页 |
1.1.4 高粱食品的加工现状 | 第12页 |
1.2 淀粉概述 | 第12-17页 |
1.2.1 淀粉中的蛋白质 | 第13页 |
1.2.2 淀粉中的油脂 | 第13页 |
1.2.3 淀粉改性的方法 | 第13-15页 |
1.2.4 改性淀粉的应用概况 | 第15-17页 |
1.3 超高压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7-21页 |
1.3.1 超高压对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 | 第17-19页 |
1.3.2 超高压对淀粉晶体结构的影响 | 第19页 |
1.3.3 超高压对淀粉颗粒形态的影响 | 第19-20页 |
1.3.4 超高压对淀粉老化特性的影响 | 第20页 |
1.3.5 超高压对淀粉流变特性的影响 | 第20-21页 |
1.4 本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 第21-23页 |
1.4.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1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实验室高粱淀粉的制备 | 第23-35页 |
2.1 材料与仪器 | 第23-24页 |
2.1.1 试验材料 | 第23页 |
2.1.2 试验试剂 | 第23页 |
2.1.3 仪器与设备 | 第23-24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4-25页 |
2.2.1 高粱的预处理 | 第24页 |
2.2.2 高粱色素提取率的测定方法 | 第24页 |
2.2.3 单因素试验 | 第24页 |
2.2.4 高粱色素提取响应面优化试验设计 | 第24页 |
2.2.5 除蛋白和油脂 | 第24页 |
2.2.6 高粱淀粉性质的测定 | 第24-25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5-33页 |
2.3.1 单因素试验 | 第25-28页 |
2.3.2 响应面分析法对高粱色素提取工艺的优化 | 第28-31页 |
2.3.3 高粱淀粉性质分析 | 第31-33页 |
2.4 讨论 | 第33-34页 |
2.5 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超高压对高粱淀粉的改性研究 | 第35-49页 |
3.1 材料与仪器 | 第35-36页 |
3.1.1 试验材料 | 第35页 |
3.1.2 主要试剂 | 第35-36页 |
3.1.3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36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36-38页 |
3.2.1 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 | 第36页 |
3.2.2 淀粉颗粒形态观察 | 第36页 |
3.2.3 淀粉的溶解度和膨胀度的测定 | 第36-37页 |
3.2.4 淀粉冻融稳定性测定 | 第37页 |
3.2.5 淀粉透光率的测定 | 第37页 |
3.2.6 淀粉凝沉特性分析 | 第37页 |
3.2.7 淀粉晶体结构的分析 | 第37页 |
3.2.8 淀粉粘度的测定 | 第37页 |
3.2.9 淀粉质构测定 | 第37-38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38-47页 |
3.3.1 超高压处理对高粱淀粉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 | 第38页 |
3.3.2 超高压对高粱淀粉颗粒形态的影响 | 第38-39页 |
3.3.3 超高压处理对高粱淀粉的溶解度和膨胀度的影响 | 第39-41页 |
3.3.4 超高压处理对高粱淀粉冻融稳定性的影响 | 第41-42页 |
3.3.5. 超高压处理对高粱淀粉透光率的影响 | 第42-43页 |
3.3.6 超高压对高粱淀粉凝沉特性的影响 | 第43-44页 |
3.3.7 超高压对高粱淀粉X-射线衍射图谱的影响 | 第44-45页 |
3.3.8 超高压对高粱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 | 第45-46页 |
3.3.9 超高压对高粱淀粉质构特性的影响 | 第46-47页 |
3.4 讨论 | 第47-48页 |
3.5 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9-51页 |
4.1 结论 | 第49-50页 |
4.2 展望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作者简介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