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遗传算法的A公司生产线平衡分析研究
中文摘要 | 第8-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1页 |
1 引言 | 第11-20页 |
1.1 论文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13-15页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页 |
1.3.2 研究的主要对象 | 第13-14页 |
1.3.3 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4-15页 |
1.4 研究生产线问题的研究动态 | 第15-19页 |
1.5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2 生产线平衡问题的理论概述 | 第20-26页 |
2.1 生产线概述 | 第20-21页 |
2.1.1 生产线平衡定义 | 第20页 |
2.1.2 生产线分类 | 第20-21页 |
2.2 生产线平衡问题分类 | 第21页 |
2.3 生产线平衡影响因素 | 第21-22页 |
2.4 生产线平衡问题中相关概念 | 第22-24页 |
2.5 工业工程相关理论概述 | 第24-26页 |
3 A公司生产线平衡现状分析及仿真 | 第26-34页 |
3.1 公司产品介绍 | 第26-28页 |
3.2 公司物流操作流程 | 第28-29页 |
3.2.1 公司组织结构 | 第28页 |
3.2.2 总装车间物流操作流程 | 第28-29页 |
3.3 公司总装车间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 第29-32页 |
3.4 总装车间底盘生产线仿真分析 | 第32-34页 |
4 基于遗传算法生产线平衡改善 | 第34-42页 |
4.1 遗传算法简单介绍 | 第34-35页 |
4.2 底盘生产线平衡数学模型建立 | 第35页 |
4.3 遗传算法基本原理及流程 | 第35-38页 |
4.3.1 生产线工序编码 | 第35-36页 |
4.3.2 生产线工序解码 | 第36页 |
4.3.3 个体适应度函数构造及选择 | 第36-37页 |
4.3.4 交叉操作 | 第37页 |
4.3.5 变异操作 | 第37-38页 |
4.4 基于遗传算法改善后结果分析 | 第38-42页 |
5 物料拉动方式改善及改善后仿真分析 | 第42-46页 |
5.1 物料管理 | 第42页 |
5.2 采用更科学的物料拉动方式 | 第42-43页 |
5.3 建立优先问题改进看板 | 第43-44页 |
5.4 改善后及仿真分析 | 第44-46页 |
6 结论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