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芝黑色素的提取及初步研究
摘要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引言 | 第9页 |
1.2 黑色素简介 | 第9页 |
1.3 黑色素研究概况 | 第9-12页 |
1.3.1 黑色素的分类 | 第9-10页 |
1.3.2 黑色素的分离提取 | 第10页 |
1.3.3 黑色素的结构分析 | 第10-11页 |
1.3.4 黑色素的溶解性 | 第11页 |
1.3.5 黑色素的稳定性 | 第11页 |
1.3.6 黑色素的生物活性 | 第11-12页 |
1.4 黑色素的应用现状 | 第12页 |
1.5 本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响应面法优化灵芝黑色素的提取工艺 | 第13-22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13-14页 |
2.1.1 供试材料 | 第13页 |
2.1.2 药品和试剂 | 第13页 |
2.1.3 试验仪器 | 第13-14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14-15页 |
2.2.1 材料预处理 | 第14页 |
2.2.2 紫外-可见光谱扫描 | 第14页 |
2.2.3 超声波辅助提取色素工艺流程 | 第14页 |
2.2.4 单因素实验 | 第14-15页 |
2.2.5 响应面优化 | 第15页 |
2.3 试验结果 | 第15-18页 |
2.3.1 色素分析检测 | 第15-16页 |
2.3.2 NaOH浓度的影响 | 第16页 |
2.3.3 料液比的影响 | 第16-17页 |
2.3.4 超声功率的影响 | 第17页 |
2.3.5 超声时间的影响 | 第17-18页 |
2.4 最佳提取工艺的确定 | 第18-20页 |
2.5 讨论 | 第20-21页 |
2.6 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灵芝黑色素的结构及性质研究 | 第22-33页 |
3.1 试验材料 | 第22-23页 |
3.1.1 试验材料 | 第22页 |
3.1.2 药品和试剂 | 第22-23页 |
3.1.3 试验仪器 | 第23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23-26页 |
3.2.1 灵芝黑色素的提取 | 第23页 |
3.2.2 葡聚糖凝胶层析 | 第23-24页 |
3.2.3 紫外-可见光谱扫描 | 第24页 |
3.2.4 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 | 第24页 |
3.2.5 溶解性研究 | 第24页 |
3.2.6 稳定性研究 | 第24页 |
3.2.7 抗氧化性研究 | 第24-26页 |
3.3 试验结果 | 第26-32页 |
3.3.1 葡聚糖凝胶层析 | 第26页 |
3.3.2 紫外可见光谱扫描 | 第26-27页 |
3.3.3 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 | 第27页 |
3.3.4 溶解性研究 | 第27-28页 |
3.3.5 稳定性研究 | 第28-30页 |
3.3.6 抗氧化性研究 | 第30-32页 |
3.4 讨论 | 第32页 |
3.5 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灵芝黑色素罗汉果饮料的研制 | 第33-40页 |
4.1 试验材料 | 第33-34页 |
4.1.1 供试材料 | 第33页 |
4.1.2 药品和试剂 | 第33页 |
4.1.3 试验仪器 | 第33-34页 |
4.2 试验方法 | 第34-35页 |
4.2.1 制作流程 | 第34页 |
4.2.2 操作要点 | 第34页 |
4.2.3 感官评价 | 第34页 |
4.2.4 单因素试验 | 第34-35页 |
4.2.5 响应面优化 | 第35页 |
4.2.6 产品评价及理化指标测定 | 第35页 |
4.3 试验结果 | 第35-39页 |
4.3.1 罗汉果添加量的影响 | 第35-36页 |
4.3.2 灵芝黑色素添加量的影响 | 第36页 |
4.3.3 蜂蜜添加量的影响 | 第36-37页 |
4.3.4 小苏打添加量的影响 | 第37页 |
4.3.5 响应而优化试验 | 第37-39页 |
4.3.6 产品质量评价 | 第39页 |
4.4 讨论 | 第3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0-41页 |
5.1 结论 | 第40页 |
5.2 展望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Abstract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