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8-32页 |
2.1 刻板印象 | 第18-23页 |
2.1.1 刻板印象的提出与发展 | 第18-19页 |
2.1.2 刻板印象的表征模型 | 第19-21页 |
2.1.3 基于反应时范式的刻板印象测量 | 第21-22页 |
2.1.4 刻板印象影响面试决策研究 | 第22-23页 |
2.2 注意 | 第23-25页 |
2.2.1 注意的概念及机制 | 第23页 |
2.2.2 视觉注意的加工机制 | 第23-24页 |
2.2.3 总体任务资源理论 | 第24-25页 |
2.3 考官评分有效性 | 第25-30页 |
2.3.1 考官评分有效性的内涵及衡量 | 第25-27页 |
2.3.2 面试考官的评分过程 | 第27-28页 |
2.3.3 考官评分有效性的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 第28-30页 |
2.4 眼动追踪技术 | 第30-31页 |
2.4.1 眼动追踪技术概述 | 第30-31页 |
2.4.2 眼动追踪常用指标 | 第31页 |
2.5 文献综述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 第32-39页 |
3.1 研究的理论假设 | 第32-38页 |
3.1.1 刻板印象影响评分准确性的中介机制 | 第32-34页 |
3.1.2 刻板印象影响评分宽容效应的中介机制 | 第34-36页 |
3.1.3 刻板印象影响考官对考生行为倾向的推断 | 第36-37页 |
3.1.4 刻板印象与考官决策行为 | 第37页 |
3.1.5 刻板印象与个体反应时 | 第37-38页 |
3.2 研究的理论模型 | 第38-39页 |
第4章 实证研究 | 第39-61页 |
4.1 研究目的 | 第39页 |
4.2 实验设计 | 第39-46页 |
4.2.1 实验设备及图片刺激 | 第39页 |
4.2.2 变量测量 | 第39-44页 |
4.2.3 实验程序 | 第44-45页 |
4.2.4 被试选择 | 第45-46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46-55页 |
4.3.1 刻板印象操作检验 | 第46-47页 |
4.3.2 各变量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47页 |
4.3.3 刻板印象影响考官评分准确性的中介机制 | 第47-48页 |
4.3.4 刻板印象影响考官评分宽容效应的中介机制 | 第48-51页 |
4.3.5 考官记忆与评分宽容效应的关系 | 第51-52页 |
4.3.6 刻板印象影响考官对考生行为倾向的推断 | 第52-53页 |
4.3.7 刻板印象影响考官决策行为 | 第53页 |
4.3.8 刻板印象与个体反应时 | 第53-55页 |
4.4 讨论与管理建议 | 第55-61页 |
4.4.1 讨论与分析 | 第55-59页 |
4.4.2 管理建议 | 第59-61页 |
结论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4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4-75页 |
附录B 刻板印象学习材料 | 第75-76页 |
附录C 行为事件访谈录音稿 | 第76-77页 |
附录D 研究选取的特质词 | 第77-78页 |
附录E 问卷1 | 第78-79页 |
附录F 问卷2(记忆测量节选) | 第79-80页 |
附录G 评分表节选 | 第80-81页 |
附录H 问卷3 | 第81-82页 |
附录I 问卷4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