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9-15页 |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第三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 第12-14页 |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四节 研究的创新及不足 | 第14-15页 |
一、研究的创新 | 第14页 |
二、研究的不足 | 第14-15页 |
第一章 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5-20页 |
第一节 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的概念 | 第15-16页 |
一、空中交通流量 | 第15页 |
二、空中交通流量管理 | 第15-16页 |
第二节 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的相关理论 | 第16-20页 |
一、空中交通流量管理 | 第16-17页 |
二、成本效益理论 | 第17-18页 |
三、以人为本理论 | 第18-20页 |
第二章 中国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的概况模式与绩效 | 第20-24页 |
第一节 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的概况 | 第20页 |
第二节 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的特点 | 第20-22页 |
一、地面等待 | 第21页 |
二、终端区流量管理 | 第21-22页 |
三、具有再寻径能力 | 第22页 |
第三节 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的绩效 | 第22-24页 |
第三章 虹桥机场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实践问题与成因 | 第24-32页 |
第一节 虹桥机场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的实践 | 第24-25页 |
一、虹桥机场的基本情况 | 第24页 |
二、虹桥机场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模式 | 第24-25页 |
第二节 虹桥机场空中交通流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第25-28页 |
一、安全隐患问题 | 第25-26页 |
二、以人为本彰显不够 | 第26-27页 |
三、统筹安排模式科学性欠缺 | 第27页 |
四、空中交通流量控制的因素繁多 | 第27-28页 |
第三节 虹桥机场空中流量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28-32页 |
一、岗位职责重视不够 | 第28-29页 |
二、军用与民用关系协调缺失 | 第29-30页 |
三、管理机制的僵化 | 第30-31页 |
四、航班量的迅速增加 | 第31-32页 |
第四章 国外发达国家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制度的实践及启示 | 第32-36页 |
第一节 国外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方法 | 第32-34页 |
一、美国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方法 | 第32-33页 |
二、日本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方法 | 第33-34页 |
三、欧洲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方法 | 第34页 |
第二节 可供借鉴的国外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的成功经验 | 第34-36页 |
第五章 上海区域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的优化策略 | 第36-45页 |
第一节 空中交交通流量管理的原则 | 第36-38页 |
一、实事求是,稳妥推进 | 第36-37页 |
二、追求效益,遵循公平 | 第37-38页 |
第二节 改善流量管理的主要目标 | 第38-39页 |
一、减少航班的积压 | 第38页 |
二、提高航班的正常率 | 第38-39页 |
三、促进航班的运行效率 | 第39页 |
第三节 优化流量管理的具体措施 | 第39-45页 |
一、加强交通管制员素质的提高 | 第39-40页 |
二、科学制定流量管理方案 | 第40-41页 |
三、完善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的方案 | 第41-42页 |
四、逐步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 第42-44页 |
五、搭建空中交通流两管理的交流平台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后记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