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1页 |
1.3 研究内容和目标 | 第11页 |
1.4 全文框架 | 第11-13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3-22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3-15页 |
2.1.1 教学模式 | 第13页 |
2.1.2 小学英语现有的教学模式 | 第13-14页 |
2.1.3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 第14-15页 |
2.2 典型翻转课教学堂模式的对比与分析 | 第15-18页 |
2.2.1 Robert Talbert的翻转课堂结构图 | 第15-16页 |
2.2.2 张金磊等人提出的翻转式教学模式 | 第16-17页 |
2.2.3 Gerstein提出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 | 第17-18页 |
2.3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趋势 | 第18-20页 |
2.3.1 国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从萌芽到发展 | 第18页 |
2.3.2 国内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从借鉴到本土发展 | 第18-19页 |
2.3.3 国内外翻转课堂典型案例分析 | 第19-20页 |
2.4 翻转课堂小学英语教学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2.5 国内外案例分析总结 | 第21页 |
2.6 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 第22-25页 |
3.1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 第22-23页 |
3.1.1 自主学习理论 | 第22页 |
3.1.2 混合学习理论 | 第22-23页 |
3.1.3 合作学习理论 | 第23页 |
3.1.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23页 |
3.2 小结 | 第23-25页 |
第四章 研究设计与过程 | 第25-32页 |
4.1 研究问题 | 第25页 |
4.2 研究对象 | 第25页 |
4.3 研究的准备 | 第25-26页 |
4.4 本研究拟采用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 第26-27页 |
4.5 研究方法 | 第27-28页 |
4.5.1 文献研究法 | 第27页 |
4.5.2 行动研究法 | 第27页 |
4.5.3 问卷调查法 | 第27-28页 |
4.5.4 课堂观察法 | 第28页 |
4.6 研究设计及过程 | 第28-31页 |
4.6.1 实验的过程 | 第29页 |
4.6.2 小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验案例 | 第29-31页 |
4.7 小结 | 第31-32页 |
第五章 研究结果与讨论 | 第32-48页 |
5.1 研究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32-34页 |
5.1.1 翻转课堂现有的主要教学模式 | 第32页 |
5.1.2 创建适合小学英语教学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 第32-34页 |
5.2 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的适应度调查与分析 | 第34-42页 |
5.2.1 学生课前阶段的自主学习 | 第34-38页 |
5.2.2 学生课堂阶段的学习情况调查 | 第38-42页 |
5.3 实验前后学生学习兴趣与成绩的对比分析 | 第42-46页 |
5.3.1 实验前与实验后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对比分析 | 第42-44页 |
5.3.2 实验前后对照班和实验班的成绩对比显著性分析 | 第44-46页 |
5.4 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 第46-47页 |
5.5 小结 | 第47-48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 | 第48-53页 |
6.1 创建适合小学英语教学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 第48页 |
6.2 翻转课堂教学对学生英语学习产生的有利影响 | 第48-49页 |
6.2.1 对学生学习自主性的促进和学习成绩的提升 | 第48-49页 |
6.2.2 对学生课堂学习兴趣的激发和自信的培养 | 第49页 |
6.3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 第49-51页 |
6.3.1 从“课上”到“课下”,拓展学习空间,促进家校互动 | 第49-50页 |
6.3.2 从“纸上”到“线上”,突破知识传播载体之限 | 第50页 |
6.3.3 从“单向”到“交互”,优化课堂组织形式 | 第50页 |
6.3.4 从“主演”到“导演”,调整教师课堂角色 | 第50-51页 |
6.3.5 从“接受”到“自主”,满足不同层次需求 | 第51页 |
6.4 翻转课堂教学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附录一 实验前测试卷 | 第57-62页 |
附录二 实验后测试卷 | 第62-66页 |
附录三 实验教学案例的教学设计 | 第66-68页 |
附录四 问卷调查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