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实证素养培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一、绪论 | 第10-22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10-11页 |
1.历史学科培育人才的目标要求 | 第10页 |
2.历史教学培养思维能力的目标要求 | 第10页 |
3.新课程改革提出史料实证素养的目标要求 | 第10-11页 |
(二)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1-16页 |
1.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1-13页 |
2.史料实证素养与其他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 | 第13-14页 |
3.相关理论基础 | 第14-16页 |
(三)研究综述 | 第16-19页 |
1.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6-18页 |
2.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 第18-19页 |
(四)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1.顺应历史新课程改革中“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 | 第19页 |
2.推动历史课堂中有效教学的实施 | 第19-20页 |
3.利于学生历史思辨能力的养成 | 第20页 |
(五)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20-22页 |
1.研究思路 | 第20页 |
2.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3.创新之处 | 第21-22页 |
二、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现状调查 | 第22-42页 |
(一)调查目标 | 第22页 |
(二)学生问卷调查与分析 | 第22-29页 |
1.调查对象 | 第22页 |
2.问卷的发放(问卷见附录一) | 第22-23页 |
3.问卷分析 | 第23-29页 |
(三)教师问卷调查与分析 | 第29-39页 |
1.调查对象 | 第29-30页 |
2.问卷的发放(问卷见附录二) | 第30页 |
3.问卷分析 | 第30-39页 |
(四)对教师访谈与课堂实录的情况分析 | 第39-42页 |
1.调查对象 | 第39页 |
2.教师访谈分析 | 第39-40页 |
3.课堂实录分析 | 第40-42页 |
三、史料实证素养培养不佳的归因分析 | 第42-53页 |
(一)存在问题 | 第42-44页 |
1.难以辨别史料的真伪 | 第42页 |
2.历史材料教学 | 第42-43页 |
3.史料证据意识匮乏 | 第43页 |
4.叙述材料以论证教材观点 | 第43-44页 |
5.以论代史 | 第44页 |
6.论证逻辑不严谨 | 第44页 |
(二)影响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原因分析 | 第44-53页 |
1.教师教学理念的落后 | 第45-47页 |
2.教师史学素养的缺乏 | 第47-50页 |
3.教师知识结构的陈旧 | 第50-53页 |
四、对策研究 | 第53-75页 |
(一)更新教学观念,培养史料实证素养 | 第53-58页 |
1.明确历史证据存在个人选择性 | 第53-54页 |
2.明确史料教学的本义即是史料实证 | 第54-58页 |
(二)提高历史教师的史学素养,批判性看待教材观点 | 第58-66页 |
1.了解叙述与史料证据的关系 | 第59-64页 |
2.论从史出,注重逻辑论证的有效性 | 第64-66页 |
(三)明确教学主题,合理进行教学设计 | 第66-70页 |
1.深度把握历史课程标准,形成正确的教学目标 | 第66-68页 |
2.依据学情择取史料,推动史料教学的有效实施 | 第68-70页 |
(四)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建构批判性思维 | 第70-75页 |
1.学会甄别、考证史料 | 第70-72页 |
2.明确史料“孤证不立”的特性,互证史观 | 第72-73页 |
3.呈现关键的历史细节,创设教学情景 | 第73-75页 |
五、结语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附录 | 第79-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