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0 前言 | 第12-20页 |
0.1 研究背景和研究价值 | 第12-14页 |
0.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0.1.2 研究价值 | 第13-14页 |
0.2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4-17页 |
0.2.1 研究思路 | 第14-16页 |
0.2.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0.3 语料来源 | 第17页 |
0.4 结构安排和基本术语 | 第17-20页 |
0.4.1 结构安排 | 第17-18页 |
0.4.2 术语界定 | 第18-19页 |
0.4.3 特殊符号 | 第19-20页 |
第1章 现代汉语三音节词研究现状综述 | 第20-29页 |
1.1 三音节词的区分与界定 | 第20-22页 |
1.1.1 三音节词与双音节儿化和三音节儿化词语 | 第20页 |
1.1.2 三音节词与三音节短语 | 第20-21页 |
1.1.3 三音节词与三音节惯用语 | 第21-22页 |
1.1.4 三音节词与三字格 | 第22页 |
1.2 三音节词的研究现状 | 第22-27页 |
1.2.1 三音节词的语音研究 | 第22-23页 |
1.2.2 三音节词的语法研究 | 第23-25页 |
1.2.3 三音节词的语义研究 | 第25-26页 |
1.2.4 三音节词的语用研究 | 第26-27页 |
1.3 小结 | 第27-29页 |
第2章 研究对象的筛选处理及标注说明 | 第29-39页 |
2.1 研究对象的筛选 | 第29-32页 |
2.2 研究对象的分析处理及标注说明 | 第32-38页 |
2.2.1 关于词性(CX)的标注说明 | 第32-33页 |
2.2.2 关于词元数量(CYSL)的标注说明 | 第33页 |
2.2.3 关于韵律组合方式(YLZH)的标注说明 | 第33-34页 |
2.2.4 关于素性构成(SXGC)的标注说明 | 第34-35页 |
2.2.5 关于语义分类体系(YYL)的标注说明 | 第35页 |
2.2.6 关于语义结构分类体系(YYJG)的标注说明 | 第35-36页 |
2.2.7 关于语义支点(YYZD)的标注说明 | 第36页 |
2.2.8 关于语义格式类型(YYGS)的标注说明 | 第36-37页 |
2.2.9 关于喻义支点(Y'YZD)的标注说明 | 第37-38页 |
2.3 小结 | 第38-39页 |
第3章 现代汉语三音节词的语义类别研究 | 第39-63页 |
3.1 现代汉语三音节词的语义类别研究 | 第39-51页 |
3.1.1 指称类三音节词语义类别研究 | 第40-47页 |
3.1.2 陈述类三音节词语义类别研究 | 第47-49页 |
3.1.3 描述类三音节词语义类别研究 | 第49-51页 |
3.2 现代汉语三音节词的语义格式研究 | 第51-58页 |
3.2.1 三音节词的语义格式类型研究概述 | 第52-53页 |
3.2.2 a型语义格式研究 | 第53-54页 |
3.2.3 b型语义格式研究 | 第54页 |
3.2.4 c型语义格式研究 | 第54-55页 |
3.2.5 d型语义格式研究 | 第55-56页 |
3.2.6 e型语义格式研究 | 第56-57页 |
3.2.7 f型语义格式研究 | 第57-58页 |
3.2.8 g型语义格式研究 | 第58页 |
3.3 小结 | 第58-63页 |
第4章 现代汉语三音节词的语义结构研究 | 第63-86页 |
4.1 词语的语义结构研究 | 第63-65页 |
4.1.1 前期复合词语义结构研究 | 第63-64页 |
4.1.2 当代复合词语义结构研究 | 第64-65页 |
4.1.3 三音节词的语义结构研究 | 第65页 |
4.2 定中式三音节词的语义结构研究 | 第65-73页 |
4.2.1 “n+x”类的语义结构研究 | 第65-69页 |
4.2.2 “v+x”类的语义结构研究 | 第69-71页 |
4.2.3 “a+x”类的语义结构研究 | 第71-73页 |
4.3 状中式三音节词的语义结构研究 | 第73-77页 |
4.3.1 “a+v”类的语义结构研究 | 第73-74页 |
4.3.2 “ad+v”类的语义结构研究 | 第74-75页 |
4.3.3 “ad+a”的语义结构研究 | 第75-76页 |
4.3.4 “n+v”类的语义结构研究 | 第76-77页 |
4.4 附加式三音节词的语义结构研究 | 第77-79页 |
4.4.1 前加式的语义结构研究 | 第77-78页 |
4.4.2 后加式的语义结构研究 | 第78-79页 |
4.5 补充式三音节词的语义结构研究 | 第79-81页 |
4.5.1 ABB式的语义结构研究 | 第79-80页 |
4.5.2 动补式的语义结构研究 | 第80-81页 |
4.6 其他式三音节词的语义结构研究 | 第81-84页 |
4.6.1 动宾式的语义结构研究 | 第81页 |
4.6.2 主谓式的语义结构研究 | 第81页 |
4.6.3 联合式的语义结构研究 | 第81-82页 |
4.6.4 方位结构的语义结构研究 | 第82页 |
4.6.5 的字结构的语义结构研究 | 第82页 |
4.6.6 数+n式的语义结构研究 | 第82-83页 |
4.6.7 量+n式的语义结构研究 | 第83页 |
4.6.8 拟声+a/v式的语义结构研究 | 第83页 |
4.6.9 n+a式的语义结构研究 | 第83-84页 |
4.7 小结 | 第84-86页 |
第5章 现代汉语三音节词的语义支点研究 | 第86-122页 |
5.1 语义支点理论的主要思想 | 第86-89页 |
5.1.1 语义支点理论的研究背景 | 第86-87页 |
5.1.2 语义支点理论的主要内容 | 第87-89页 |
5.2 定中式三音节词的语义支点研究 | 第89-105页 |
5.2.1 “n+x”类的语义支点研究 | 第89-96页 |
5.2.2 “v+x”类的语义支点研究 | 第96-101页 |
5.2.3 “a+x”类的语义支点研究 | 第101-105页 |
5.3 状中式三音节词的语义支点研究 | 第105-112页 |
5.3.1 “a+v”类的语义支点研究 | 第106-107页 |
5.3.2 “ad+v”类的语义支点研究 | 第107-110页 |
5.3.3 “ad+a”类的语义支点研究 | 第110-112页 |
5.3.4 “n+v”类的语义支点研究 | 第112页 |
5.4 补充式三音节词的语义支点研究 | 第112-114页 |
5.4.1 ABB式的语义支点研究 | 第112-113页 |
5.4.2 动补式的语义支点研究 | 第113-114页 |
5.5 其他式三音节词的语义支点研究 | 第114-120页 |
5.5.1 动宾式的语义支点研究 | 第114-115页 |
5.5.2 主谓式的语义支点研究 | 第115-116页 |
5.5.3 方位结构的语义支点研究 | 第116页 |
5.5.4 的字结构的语义支点研究 | 第116-117页 |
5.5.5 数+n式的语义支点研究 | 第117-118页 |
5.5.6 量+n式的语义支点研究 | 第118-119页 |
5.5.7 拟声+a/v式的语义支点研究 | 第119-120页 |
5.5.8 n+a式的语义支点研究 | 第120页 |
5.6 小结 | 第120-122页 |
第6章 现代汉语三音节词的喻义支点研究 | 第122-137页 |
6.1 喻义支点研究的主要思想 | 第122-123页 |
6.1.1 喻义支点理论的研究背景 | 第122页 |
6.1.2 喻义支点理论的主要内容 | 第122-123页 |
6.2 现代汉语三音节词的喻义支点研究 | 第123-135页 |
6.2.1 前喻式三音节词的喻义支点研究 | 第123-128页 |
6.2.2 后喻式三音节词的喻义支点研究 | 第128-131页 |
6.2.3 全喻式三音节词的喻义支点研究 | 第131-135页 |
6.3 小结 | 第135-137页 |
结语 | 第137-142页 |
附录 | 第142-149页 |
附录一: 语义分类体系(YYL) | 第142-145页 |
附录二: 语义结构分类体系(YYJG) | 第145-149页 |
参考文献 | 第149-158页 |
致谢 | 第1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