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道路仿真技术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10-14页 |
1.1 问题提出 | 第10页 |
1.2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1.4 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4.1 国外相关研究概况 | 第11-12页 |
1.4.2 国内相关研究概况 | 第12页 |
1.5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2页 |
1.5.1 目的 | 第12页 |
1.5.2 意义 | 第12页 |
1.6 研究思路 | 第12-14页 |
2 交通仿真机理 | 第14-17页 |
2.1 交通仿真的定义 | 第14页 |
2.2 交通仿真基本原理 | 第14-15页 |
2.3 交通仿真模型 | 第15-16页 |
2.4 各类交通仿真模型对比 | 第16-17页 |
3 城市交通现状 | 第17-31页 |
3.1 兰州市基本情况 | 第17-24页 |
3.1.1 城市概况 | 第17-18页 |
3.1.2 城市性质 | 第18页 |
3.1.3 城市市域体系和城区功能 | 第18-20页 |
3.1.4 社会经济 | 第20-24页 |
3.2 城市交通现状 | 第24-26页 |
3.2.1 城市道路 | 第24页 |
3.2.2 城市道路运行状况 | 第24-25页 |
3.2.3 公共交通现状 | 第25-26页 |
3.3 兰州市交通拥堵特征分析 | 第26-31页 |
4 交通需求预测基础 | 第31-53页 |
4.1 兰州市交通需求预测假设前提 | 第31-37页 |
4.1.1 社会经济发展预测 | 第31页 |
4.1.2 人口与就业岗位预测 | 第31-35页 |
4.1.3 机动车发展预测 | 第35-36页 |
4.1.4 城市道路系统 | 第36-37页 |
4.2 兰州市交通预测模型的基本架构 | 第37-45页 |
4.2.1 出行生成模型 | 第37-40页 |
4.2.2 出行分布模型 | 第40-41页 |
4.2.3 方式划分模型 | 第41-43页 |
4.2.4 分配模型 | 第43-45页 |
4.3 预测依据 | 第45-53页 |
4.3.1 兰州市总体规划 | 第45-47页 |
4.3.2 兰州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 第47-48页 |
4.3.3 兰州城市交通发展规划 | 第48-53页 |
5 宏观仿真 | 第53-65页 |
5.1 区域背景 | 第53-54页 |
5.1.1 用地现状 | 第53-54页 |
5.1.2 用地规划 | 第54页 |
5.1.3 交通规划 | 第54页 |
5.2 调查方案 | 第54-55页 |
5.2.1 评价日和评价时段 | 第54页 |
5.2.2 说明 | 第54-55页 |
5.3 道路交通 | 第55-58页 |
5.3.1 道路基本情况 | 第55-56页 |
5.3.2 交通流量流向调查 | 第56-58页 |
5.3.3 交叉口服务水平分析 | 第58页 |
5.4 行人及非机动车 | 第58-59页 |
5.5 现状评价综述 | 第59页 |
5.6 交通需求预测 | 第59-65页 |
5.6.1 交通需求基础 | 第59-61页 |
5.6.2 流量预测 | 第61-62页 |
5.6.3 交通分配 | 第62-65页 |
6 微观仿真 | 第65-71页 |
6.1 交叉口信号控制仿真 | 第65页 |
6.2 兰州市典型平面交叉口仿真分析 | 第65-69页 |
6.2.1 基础调研 | 第65-66页 |
6.2.2 参数设置 | 第66-68页 |
6.2.3 现状仿真结果 | 第68-69页 |
6.3 优化仿真 | 第69-71页 |
结论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