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音乐技术理论与方法论文--指挥论文

探究指挥中的“点”与“线”--以贝多芬《第六与交响曲》为例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5页
    第一节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第10-13页
    第二节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第13-15页
第二章 指挥法中的点和线第15-24页
    第一节 挥拍动作中的“点”和“线”第15-17页
    第二节 阅读总谱时的“点”和“线”第17-24页
第三章 贝多芬《第六交响曲》中“点”与“线”的文本解读第24-66页
    第一节 《贝六》中“点”和“线”的“力度”体现第24-34页
        一、强奏和弱奏在“点”和“线”的体现第24-30页
        二、渐强和减弱在“点”和“线”的体现第30-32页
        三、突强和突弱在“点”和“线”的体现第32-34页
    第二节 《贝六》中“点”和“线”的“速度”变化第34-37页
        一、中速乐章中“点”和“线”的变化第34-35页
        二、慢速乐章中“点”和“线”的变化第35页
        三、变速乐章中“点”和“线”的变化第35-37页
        四、快速乐章中“点”和“线”的变化第37页
    第三节 《贝六》中“点”和“线”在“结构”中的运用第37-59页
    第四节 《贝六》中“点”和“线”对“节奏”的处理第59-66页
第四章 贝多芬《第六交响曲》中“点”与“线”的音响解读第66-73页
    第一节 卡拉扬指挥《贝六》的点线运用特点第66-68页
    第二节 伯恩斯坦指挥《贝六》的点线运用特点第68-70页
    第三节 阿巴多指挥《贝六》的点线运用特点第70-73页
第五章 指挥中“点”和“线”的实践形态和实践意义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77页
后记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数字化电影中的表演艺术研究
下一篇:由《狂欢节》看舒曼钢琴音乐中的标题性及美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