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电影、电视艺术论文--电影、电视艺术理论论文--电影、电视的评论、欣赏论文

数字化电影中的表演艺术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8-15页
    1.1 国内研究现状第8-9页
    1.2 国外研究现状第9-10页
    1.3 课题学术和实用意义第10-11页
        1.3.1 学术意义第10页
        1.3.2 实用意义第10-11页
    1.4 研究目的、内容、技术路线第11-15页
        1.4.1 研究目的第11-12页
        1.4.2 研究内容第12-14页
        1.4.3 技术路线第14-15页
2 数字化电影第15-21页
    2.1 数字技术在电影中的作用第16-18页
        2.1.1 画面构图更为精美第16页
        2.1.2 场景及故事情节更真实第16-17页
        2.1.3 编导意识更突出更清晰第17-18页
        2.1.4 提升演员的表演技巧与意识第18页
    2.2 数字电影的表演因与传统电影制作上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第18-21页
        2.2.1 数字电影的工作方式对演员的要求不一样第19页
        2.2.2 数字电影的虚拟环境、虚拟角色对演员的要求不一样第19-21页
3 数字化电影对演员的要求和影响第21-39页
    3.1 数字电影提高演员的想象能力第21-25页
        3.1.1 想象力提高演员情感的投入力度第21-22页
        3.1.2 想象力提高演员情感的创造力第22-24页
        3.1.3 想象力训练第24-25页
    3.2 数字电影要求演员有更敏锐的感受力第25-27页
    3.3 数字电影要求演员有更准确的判断和思考能力第27-28页
    3.4 数字电影要求演员有个性鲜明的形体表现力和语言表现力第28-32页
    3.5 演员的适应力第32-33页
    3.6 持续稳定的注意力第33-34页
    3.7 演员要有更为仔细的观察力第34-35页
    3.8 演员需要把握塑造角色过程中各种感知第35-39页
        3.8.1 数字化电影的真实感把握第35-36页
        3.8.2 数字化电影的节奏感把握第36-37页
        3.8.3 数字化电影的幽默感体现第37页
        3.8.4 数字化电影中演员要有很强的形象感第37-39页
4 数字化电影中表演艺术的新特性第39-45页
    4.1 数字虚拟角色的表演第39-41页
    4.2 数字虚拟环境提出的新要求第41-42页
        4.2.1 有限的对象感第41页
        4.2.2 无限的情境第41页
        4.2.3 挑战与创新第41-42页
    4.3 数字虚拟空间的表演形式及方法第42-45页
        4.3.1 接景绘画式的半虚拟空间的表演形式第42-43页
        4.3.2 场景匹配全虚拟空间的表演形式第43-44页
        4.3.3 特殊效果表现力的表演形式第44-45页
5 数字化电影对表演艺术教学的要求第45-50页
    5.1 数字化电影教学中的表演方式的教学设计第45-47页
        5.1.1 虚拟美学的理解和学习第45-46页
        5.1.2 数字化电影表演艺术的分解与分析训练第46-47页
        5.1.3 数字化电影后期处理的教学设计第47页
    5.2 加强无对象交流的教学设计第47-48页
    5.3 加强数字化电影的编导意识教学设计第48-50页
6 数字化电影表演艺术的展望第50-51页
致谢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4页
附录第54页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动画视听感受的特殊性
下一篇:探究指挥中的“点”与“线”--以贝多芬《第六与交响曲》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