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电化教育论文--计算机化教学论文

基于活动理论框架的学习活动设计研究--以《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为例

中文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页
中文文摘第4-8页
第1章 绪论第8-20页
    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2 研究目标和意义第9页
    1.3 研究内容第9-10页
    1.4 相关研究综述第10-16页
        1.4.1 国外活动理论研究综述第10-12页
        1.4.2 国内活动理论研究综述第12-16页
    1.5 研究思路第16-17页
    1.6 研究方法第17-20页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第20-28页
    2.1 相关概念第20-21页
        2.1.1 活动第20页
        2.1.2 教学视频案例第20-21页
    2.2 理论基础第21-28页
        2.2.1 活动理论第21-25页
            2.2.1.1 活动理论的发展历程第21-22页
            2.2.1.2 活动系统的基本内容第22-23页
            2.2.1.3 活动理论的主要思想第23-24页
            2.2.1.4 分析和设计活动的一般框架第24-25页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25-28页
            2.2.2.1 建构主义关于学习的含义第25页
            2.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第25-26页
            2.2.2.3 “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的过程模式第26-28页
第3章 高职《现代教育技术》学习活动研究与系统的设计第28-44页
    3.1 研究场域第28页
    3.2 研究工具第28-33页
    3.3 资料的处理第33-34页
    3.4 《现代教育技术》学习活动设计过程模型与活动系统的设计第34-44页
        3.4.1 《现代教育技术》学习活动设计的过程模式建构第34-35页
        3.4.2 《现代教育技术》学习活动系统的设计第35-44页
第4章 高职《现代教育技术》学习活动的实施第44-60页
    4.1 第一阶段研究第44-55页
        4.1.1 学习活动的实施第44-51页
        4.1.2 阶段性效果小结第51-55页
            4.1.2.1 课堂观察分析第51-52页
            4.1.2.2 学习活动制品质量评析第52-54页
            4.1.2.3 活动反思第54-55页
    4.2 第二阶段研究第55-60页
        4.2.1 学习活动的实施过程第55-57页
        4.2.2 阶段性效果小结第57-60页
            4.2.2.1 课堂观察分析第57页
            4.2.2.2 学习活动制品质量评析第57-58页
            4.2.2.3 活动反思第58-60页
第5章 高职《现代教育技术》学习活动实施效果分析第60-70页
    5.1 量化数据统计与分析第60-66页
        5.1.1 课程作品的对比分析第60-61页
        5.1.2 学习者教育技术能力的差异分析第61-66页
    5.2 质性资料分析第66-68页
    5.3 小结第68-70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70-72页
    6.1 研究总结第70-71页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71-72页
附录一 《现代教育技术》学习效果问卷第72-76页
附录二 学习者学前情况调查问卷第76-78页
附录三 教师半结构式访谈提纲第78-80页
附录四 学生半结构式访谈提纲第80-82页
附录五 教师课后反思记录表第82-84页
附录六 课堂观察记录表第84-86页
附录七 教学设计评价表第86-88页
附录八 课件评价表第88-90页
附录九 小组任务学习单第90-92页
附录十 教学媒体使用合理性判断表第92-94页
附录十一 教学媒体选择表第94-96页
附录十二 课件文字稿本设计表第96-98页
附录十三 课件系统结构设计表第98-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04页
致谢第104-108页

论文共1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中地理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学策略研究
下一篇:面向QoS的连续临界区无人车协同调度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