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同与变迁--桑植白族“游神”仪式音乐考察
|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页 |
| 绪论 | 第7-16页 |
| 一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 第7页 |
| 二 本课题相关概念梳理与界定 | 第7-9页 |
| 三 前人研究概况 | 第9-11页 |
| 四 研究方法与田野工作 | 第11-13页 |
| 五 田野社区背景介绍及 “游神”简介 | 第13-16页 |
| 第一章 宗族认同与 “游神”仪式音乐考察 | 第16-33页 |
| 第一节 麦地坪十月十五 “游神”仪式 | 第16-25页 |
| 一、村落概况 | 第16页 |
| 二、本主崇拜 | 第16-17页 |
| 三、个案实录 | 第17-25页 |
| 第二节 “游神”仪式音乐的宗族认同 | 第25-30页 |
| 一、宗族认同观念 | 第25页 |
| 二、宗族认同下的仪式参与者 | 第25-28页 |
| 三、仪式音乐中的宗族认同 | 第28-30页 |
| 第三节 “游神”仪式音乐的文化变迁 | 第30-33页 |
| 一、仪式信仰的变迁 | 第31页 |
| 二、仪式行为的变迁 | 第31-32页 |
| 三、仪式音乐的变迁 | 第32-33页 |
| 第二章 族源认同与 “游神”仪式音乐考察 | 第33-49页 |
| 第一节 芙蓉桥白族乡 “三月街” | 第33-39页 |
| 一、 “三月街”之比较 | 第33-34页 |
| 二、 “游神”仪式考察 | 第34-36页 |
| 三、变迁的 “游神”仪式音乐 | 第36-39页 |
| 第二节 桑植县白族乡成立三十周年庆典 | 第39-46页 |
| 一、国家在场 | 第39-40页 |
| 二、庆典活动过程实录 | 第40-43页 |
| 三、仪式音乐的身份建构 | 第43-46页 |
| 第三节 “游神”仪式与文化展演 | 第46-49页 |
| 一、仪式中展演的娱乐性 | 第46-47页 |
| 二、展演中仪式的世俗性 | 第47页 |
| 三、仪式与展演并置的符号性 | 第47-49页 |
| 第三章 “游神”仪式音乐中的身份认同与文化变迁 | 第49-58页 |
| 第一节 “游神”仪式音乐中的身份认同 | 第49-53页 |
| 一、身份的追溯 | 第49-50页 |
| 二、身份的认同 | 第50-52页 |
| 三、身份的构建 | 第52-53页 |
| 第二节 “游神”仪式音乐中的文化变迁 | 第53-56页 |
| 一、仪式的转型 | 第53-54页 |
| 二、创造出来的传统 | 第54页 |
| 三、原因探究 | 第54-56页 |
| 第三节 身份认同与文化变迁的关系 | 第56-58页 |
| 一、认同的基础 | 第56页 |
| 二、变迁中的认同 | 第56-57页 |
| 三、认同中的变迁 | 第57-58页 |
| 结语 | 第58-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 附录 | 第62-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