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6-7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3页 |
1.1 选题缘由 | 第12-14页 |
1.2 理论基础 | 第14-16页 |
1.2.1 偏误分析理论 | 第14-15页 |
1.2.2 中介语理论 | 第15-16页 |
1.2.3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 | 第16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6-21页 |
1.3.1 量词和动量词的概念 | 第16-17页 |
1.3.2 专用动量词的语义特征及语法功能研究 | 第17-19页 |
1.3.3 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 | 第19-21页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21-23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第二章 专用动量词整体掌握情况分析 | 第23-32页 |
2.1 汉语学习者使用专用动量词频率及偏误率基本概况 | 第23-27页 |
2.2 专用动量词具体偏误类型分类及分析 | 第27-32页 |
第三章 英德母语者问卷调查及偏误分析 | 第32-54页 |
3.1 被试者基本情况 | 第32-33页 |
3.2 调查工具 | 第33页 |
3.3 调查内容设计 | 第33-34页 |
3.4 调查步骤 | 第34-35页 |
3.5 调查结果 | 第35-37页 |
3.5.1 英德母语背景对调查结果的影响 | 第35-36页 |
3.5.2 不同性别对调查结果的影响 | 第36-37页 |
3.5.3 不同汉语水平对调查结果的影响 | 第37页 |
3.6 偏误类型统计 | 第37-54页 |
3.6.1 动量词之间的混淆误用 | 第37-46页 |
3.6.2 动量结构错乱及动量结构在句中位置错乱 | 第46-49页 |
3.6.3 动量词泛化误加 | 第49-51页 |
3.6.4 动量词遗漏缺失 | 第51-54页 |
第四章 偏误原因分析 | 第54-61页 |
4.1 母语负迁移引起动量词混淆误用、顺序错乱和遗漏缺失 | 第54-56页 |
4.1.1 由母语负迁移引起的动量词混淆误用 | 第55页 |
4.1.2 由母语负迁移引起的动量词顺序错乱 | 第55-56页 |
4.1.3 由母语负迁移引起的动量词遗漏缺失 | 第56页 |
4.2 目的语规则泛化引起“次”、“遍”泛化和动量词误加 | 第56-57页 |
4.3 教材未明确辨析引起动量词混淆误用 | 第57-58页 |
4.4 教师教学、操练方式欠妥 | 第58页 |
4.5 学生学习策略的影响 | 第58-61页 |
4.5.1 认知策略 | 第59页 |
4.5.2 元认知策略 | 第59-60页 |
4.5.3 交际策略 | 第60页 |
4.5.4 情感策略 | 第60-61页 |
第五章 教学建议 | 第61-67页 |
5.1 教材与教参建议 | 第61页 |
5.2 教学方法建议 | 第61-65页 |
5.2.1 强化英德母语学生接受使用动量词的观念 | 第62页 |
5.2.2 结合语境进行专用动量词教学 | 第62-63页 |
5.2.3 语法词汇化教学 | 第63页 |
5.2.4 分阶段调整教学方式和重点 | 第63-64页 |
5.2.5 结合学生学习特点因材施教 | 第64-65页 |
5.3 学生学习策略建议 | 第65-67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附录 | 第71-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