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计划与经营决策论文--企业行政管理论文--人事管理论文

劳资关系中工会的有效性:理论与实证研究

内容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9-15页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研究内容第10-13页
    1.3 研究方法第13页
    1.4 可能的创新之处第13-15页
第2章 工会有效性相关理论综述第15-25页
    2.1 工会有效性第15-16页
    2.2 和谐劳资关系第16-17页
    2.3 工会有效性的相关理论第17-21页
        2.3.1 邓洛普的产业关系系统论模型第17-19页
        2.3.2 寇肯对劳动关系的分层及转型问题的分析第19-20页
        2.3.3 巴德对于构建人性化的雇佣关系的主张第20-21页
    2.4 工会有效性的国内外文献综述第21-25页
        2.4.1 国外研究现状第21-23页
        2.4.2 国内研究现状第23-25页
第3章 研究模型设计以及假设提出第25-34页
    3.1 工会有效性研究模型的设计第25页
    3.2 假设的提出第25-28页
        3.2.1 基本分析框架的原则第25-26页
        3.2.2 雇员对决策的影响力的假设第26-27页
        3.2.3 职工参与度的假设第27页
        3.2.4 信息透明度的假设第27页
        3.2.5 相互间信任程度的假设第27-28页
        3.2.6 共同利益的实现的假设第28页
    3.3 问卷设计第28-29页
    3.4 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第29-34页
        3.4.1 研究对象第30页
        3.4.2 雇员对决策的影响力的主要内容第30-31页
        3.4.3 职工参与度的主要内容第31页
        3.4.4 信息透明度的主要内容第31-32页
        3.4.5 相互间信任程度的主要内容第32页
        3.4.6 共同利益的实现的主要内容第32-33页
        3.4.7 劳资关系气氛题项主要内容第33-34页
第4章 工会有效性的实证分析第34-55页
    4.1 问卷的信度、效度分析第34-41页
    4.2 数据分析方法第41-42页
    4.3 数据搜集第42页
    4.4 有效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第42-47页
        4.4.1 样本中企业的相关信息第43页
        4.4.2 样本中员工的相关信息第43-44页
        4.4.3 关于题项的描述性分析第44-47页
    4.5 样本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第47-51页
        4.5.1 性别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第47-49页
        4.5.2 是否为传统制造业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第49-51页
    4.6 变量间的相关性分析第51-52页
    4.7 变量间的回归分析第52-55页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55-59页
    5.1 研究结论第55页
    5.2 政策建议第55-57页
    5.3 研究不足及进一步完善方向第57-59页
附录第59-62页
参考文献第62-65页
后记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互联网+”背景下林氏木业发展战略研究
下一篇:海外公司嵌入本土价值链的整合路径及效果研究--以利亚德兼并PLANAR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