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7-8页 |
| Abstract | 第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 二、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三、概念界定 | 第12-14页 |
| (一)家国情怀 | 第12-13页 |
| (二)家国情怀素养 | 第13-14页 |
| 四、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4-15页 |
| (一)研究的目的 | 第14页 |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14-15页 |
| 五、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5-17页 |
| (一)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二)行动研究法 | 第16页 |
| (三)访谈法 | 第16页 |
| (四)案例分析法 | 第16页 |
| (五)问卷调查法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培养家国情怀素养目的与内容分析 | 第17-31页 |
| 一、培养家国情怀素养的目的 | 第17-27页 |
| (一)契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 | 第18-23页 |
| (二)支持学校德育工作开展和实施 | 第23-25页 |
| (三)促进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 | 第25-27页 |
| 二、培养家国情怀素养的内容分析 | 第27-31页 |
| (一)《政治文明历程》与家国情怀素养的结合 | 第27-28页 |
| (二)《经济成长历程》与家国情怀素养的结合 | 第28-29页 |
| (三)《文化发展历程》与家国情怀素养的结合 | 第29-31页 |
| 第三章 培养家国情怀素养的教学设计 | 第31-40页 |
| 一、培养家国情怀案例——《中日甲午战争》教学详解 | 第31-35页 |
| (一)教材分析 | 第31页 |
| (二)学情分析 | 第31页 |
| (三)教学目标 | 第31-32页 |
|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 第32页 |
| (五)教学方法 | 第32页 |
| (六)教学准备 | 第32页 |
| (七)板书设计 | 第32-33页 |
| (八)教学过程 | 第33-35页 |
| (九)课堂小结 | 第35页 |
| 二、培养家国情怀素养案例——《甲午中日战争》教学效果分析 | 第35-38页 |
| (一)知识与技能维度 | 第35-37页 |
| (二)过程与方法维度 | 第37页 |
|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 | 第37-38页 |
| 三、培养家国情怀素养案例——《中日甲午战争》教学反思 | 第38-40页 |
| 第四章 培养家国情怀素养的教学实施策略 | 第40-51页 |
| 一、科学的定位教学目标 | 第40-41页 |
| 二、师生角色的转变 | 第41-43页 |
| 三、丰富相关教学资源 | 第43-47页 |
| 四、互动性的课堂教学 | 第47-49页 |
| 五、注重评价功能的发挥 | 第49-51页 |
| 结语 | 第51-53页 |
| 注释 | 第53-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 附录 | 第58-64页 |
| 附录 1 | 第58-60页 |
| 附录 2 | 第60-62页 |
| 附录 3 | 第62-64页 |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