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一)Prezi的诞生与发展 | 第10页 |
(二)信息技术发展促进教育改革 | 第10-11页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3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三、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一)境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四、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7页 |
(二)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 | 第17-18页 |
(三)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和基本概念 | 第19-32页 |
一、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一)思维导图 | 第19-20页 |
(二)有意义学习理论 | 第20-21页 |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21-22页 |
二、高中地理课程简介 | 第22-23页 |
(一)高中地理课程性质 | 第22页 |
(二)高中地理课程理念 | 第22-23页 |
三、基本概念及操作 | 第23-30页 |
(一)Prezi软件 | 第23页 |
(二)Prezi软件特征 | 第23-25页 |
(三)Prezi软件基本操作 | 第25-30页 |
四、适合利用Prezi辅助课堂教学的内容 | 第30-32页 |
第三章 Prezi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以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例 | 第32-41页 |
一、课程标准解读与教材分析 | 第32-33页 |
(一)课程标准解读 | 第32页 |
(二)教材分析 | 第32-33页 |
二、设计意图 | 第33页 |
三、教学目标 | 第33-34页 |
(一)知识与技能 | 第33-34页 |
(二)过程与方法 | 第34页 |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第34页 |
四、教学重难点 | 第34页 |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 第34页 |
六、教学过程 | 第34-40页 |
(一)新课导入 | 第34-35页 |
(二)讲授新课 | 第35-38页 |
(三)拓展延伸 | 第38-39页 |
(四)课堂总结 | 第39页 |
(五)板书设计 | 第39-40页 |
七、教学反思 | 第40-41页 |
第四章 Prezi软件在教学中的应用反馈与调查研究 | 第41-51页 |
一、学习问卷调查统计 | 第41页 |
二、调查问卷内容 | 第41-42页 |
三、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第42-48页 |
(一)利用Prezi辅助地理教学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 | 第42-46页 |
(二)利用Prezi辅助地理教学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 第46-47页 |
(三)利用Prezi辅助地理教学后学生对Prezi的评价 | 第47-48页 |
四、教师访谈记录 | 第48-51页 |
(一)访谈对象及目的 | 第48-49页 |
(二)教师访谈记录 | 第49-50页 |
(三)访谈总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利用Prezi辅助教学的应用分析 | 第51-54页 |
一、Prezi辅助教学的优势 | 第51页 |
(一)提高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 第51页 |
(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 第51页 |
(三)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 第51页 |
二、Prezi软件辅助教学的不足 | 第51-52页 |
(一)不能直接识别中文输入 | 第51-52页 |
(二)版本兼容问题 | 第52页 |
(三)动画风格单一 | 第52页 |
三、在使用Prezi辅助教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 第52-54页 |
(一)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 第52页 |
(二)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多媒体软件 | 第52页 |
(三)避免过度使用旋转与模板 | 第52-53页 |
(四)注重课件的艺术性与色彩搭配 | 第53-54页 |
结论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附录 | 第59-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