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国教育事业论文--教育改革与发展论文

农民工随迁子女融合教育问题研究--以哈尔滨市第三十九中学为例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7页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0-11页
        (一)研究背景第10页
        (二)研究目的第10-11页
        (三)研究意义第11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第11-14页
        (一)国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二)国内研究现状第13-14页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第14页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4-17页
        (一)研究内容第14-15页
        (二)研究方法第15-16页
        (三)技术路线第16-17页
第二章 农民工随迁子女融合教育相关理论与概念界定第17-24页
    一、农民工随迁子女融合教育相关理论第17-19页
        (一)社会融合理论第17-18页
        (二)教育公平理论第18页
        (三)社会支持理论第18-19页
    二、农民工随迁子女融合教育概念界定第19-20页
        (一)农民工随迁子女第19页
        (二)融合教育第19-20页
        (三)农民工随迁子女融合教育第20页
    三、农民工随迁子女融合教育体系第20-22页
        (一)心理融合第21-22页
        (二)教学融合第22页
        (三)文化融合第22页
        (四)品行融合第22页
    四、本章小结第22-24页
第三章 农民工随迁子女融合教育的现状调查第24-33页
    一、哈尔滨市第三十九中学的基本情况第24页
    二、农民工随迁子女融合教育现状的问卷设计第24-28页
        (一)农民工随迁子女融合教育测量工具第24-26页
        (二)农民工随迁子女融合教育问卷设计第26页
        (三)农民工随迁子女融合教育问卷的信效度分析第26-28页
    三、农民工随迁子女融合教育的具体现状分析第28-32页
        (一)心理融合方面第28-29页
        (二)教学融合方面第29-30页
        (三)文化融合方面第30-31页
        (四)品行融合方面第31-32页
    四、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四章 农民工随迁子女融合教育的问题成因分析第33-36页
    一、学生的人际交往困难给心理融合带来的影响第33页
    二、学校的教育差异对学生教学融合的影响第33-34页
    三、学校对文化教育的忽视对于文化融合的影响第34-35页
    四、学校的道德教育缺失对品行融合的影响第35页
    五、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五章 完善农民工随迁子女融合教育对策第36-44页
    一、学校鼓励师生互动树立融合教育的理念第36-38页
        (一)班主任时刻关注学生身心发展第36-37页
        (二)教师鼓励学生融入班集体第37页
        (三)学校消除教师对进城务工子女的刻板印象第37-38页
    二、学校开展促进心理融合和文化融合的校本课程第38-40页
        (一)学校开展心理健康融合课程第38-39页
        (二)学校开展“爱·乐·实”的文化融合课程第39-40页
    三、学校需要建立家、校之间合作推进融合教育第40-41页
        (一)学校帮助家长开展家庭教育第40页
        (二)班级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第40-41页
        (三)学校通过班级家长群开展家校互动第41页
    四、学校完善流动学生的学籍管理规范融合教育第41-42页
        (一)教导处和班主任及时沟通电子学籍“人籍一致”第41-42页
        (二)班主任督促家长提高转学效率第42页
    五、学校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渗透融合教育第42-44页
        (一)学校鼓励学生参与音体美社团活动及学科节第42-43页
        (二)学校以融合教育为主题开展学生活动第43-44页
结论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50页
附录第50-56页
致谢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体育体操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Prezi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