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育学论文--教育与其他科学的关系、教育学分支论文--教育技术学论文

师范生微课作品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以《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为例

中文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5页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第11-14页
        1.1.1 研究的背景第11-13页
        1.1.2 研究的意义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22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6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6-22页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22-24页
        1.3.1 研究内容第22页
        1.3.2 研究方法第22-24页
    1.4 研究思路第24-25页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方法论基础第25-33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25-27页
        2.1.1 微课定义第25-26页
        2.1.2 师范生第26页
        2.1.3 评价指标体系第26-27页
    2.2 研究的方法论基础第27-31页
        2.2.1 系统科学理论第27-28页
        2.2.2 因子分析法原理第28-30页
        2.2.3 层次分析法原理第30页
        2.2.4 模糊综合评判法第30-31页
    2.3 师范生微课作品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第31-33页
第三章 微课作品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33-42页
    3.1 微课作品评价指标的设计过程和方法第33页
    3.2 评价微课作品的测试指标的初步选定第33-41页
        3.2.1 已有微课评价指标研究的文献分析第34-36页
        3.2.2 微课大赛评价标准的分析第36-37页
        3.2.3《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分析第37-39页
        3.2.4 专家访谈结果分析第39-41页
    3.3 微课作品评价指标的确定第41-42页
第四章 师范生微课作品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第42-59页
    4.1 预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第42页
    4.2 具体数据处理过程第42-46页
        4.2.1 因子分析适用性判定第42-43页
        4.2.2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第43-45页
        4.2.3 正式问卷的确定、调查及回收第45-46页
    4.3 基于因子分析的数据处理过程第46-51页
    4.4 评价指标体系指标权重的确定第51-59页
        4.4.1 计算指标权重第51-56页
        4.4.2 层次单层一致性检验第56-57页
        4.4.3 各子层次指标的组合权重计算第57-59页
第五章 师范生微课作品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分析第59-64页
    5.1 建立相关集合第59-60页
    5.2 构建模糊判断矩阵第60-61页
    5.3 计算模糊判断综合评判值第61-62页
    5.4 求出得分,分析总结第62-64页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不足与展望第64-66页
    6.1 研究总结第64页
    6.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第64-66页
注释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0页
附录第70-87页
    附录 1:师范生微课作品评价体系之访谈提纲第70-71页
    附录 2:初步选定的评价师范生微课作品测试指标第71-72页
    附录 3:师范生微课作品测试指标问卷第72-73页
    附录 4:预测试问卷第73-75页
    附录 5:正式施测问卷第75-77页
    附录 6:师范生微课作品评价指标体系第77-78页
    附录 7:师范生微课作品评价指标权重问卷第78-81页
    附录 8:各层次对应的判断矩阵第81-83页
    附录 9:微课评价指标等级划分第83-87页
致谢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事改企”改革背景下HD市规划设计院员工激励机制研究
下一篇:L型经济走势下Z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