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1.1 宏观经济形势 | 第9页 |
1.1.2 银行业面临的形势 | 第9-10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第10-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3 目前国内外通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措施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4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14-17页 |
第2章 L型经济走势的理论分析 | 第17-27页 |
2.1 L型经济走势的含义 | 第17-19页 |
2.1.1 四种典型的经济衰退走势 | 第17页 |
2.1.2 中国经济L型走势的依据 | 第17-18页 |
2.1.3 中国经济L型走势的不同内涵 | 第18-19页 |
2.2 L型经济走势下面临的主要经济问题 | 第19-21页 |
2.2.1 去产能对低利润、高污染的行业的冲击 | 第19-20页 |
2.2.2 去杠杆对金融行业的冲击 | 第20页 |
2.2.3 去杠杆对企业和政府的影响 | 第20-21页 |
2.3 L型经济走势给银行信贷业务带来的风险 | 第21-27页 |
2.3.1 产能过剩行业去产能带来的损失风险 | 第22-24页 |
2.3.2 政府债务去杠杆带来的合规风险 | 第24页 |
2.3.3 去杠杆带来的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 | 第24-27页 |
第3章 Z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现状与存在问题 | 第27-37页 |
3.1 Z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架构 | 第27-30页 |
3.1.1 全面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 第27-28页 |
3.1.2 信用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 第28-30页 |
3.2 Z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流程 | 第30-31页 |
3.3 Z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主要手段 | 第31-34页 |
3.3.1 信用风险的识别和计量 | 第31-33页 |
3.3.2 信用风险的监测和控制 | 第33-34页 |
3.3.3 信用风险的报告 | 第34页 |
3.4 Z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第34-37页 |
3.4.1 贷前检查手段有限,贷后检查流于形式 | 第35页 |
3.4.2 IT系统落后于业务发展的速度 | 第35-36页 |
3.4.3 人员素质无法满足风险管理需求 | 第36页 |
3.4.4 以形式合规掩盖风险事项 | 第36页 |
3.4.5 信贷风险管理文化氛围尚未成型 | 第36-37页 |
第4章 L型经济走势下Z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改进措施 | 第37-43页 |
4.1 创新尽职调查方式,踏实做好客户调研 | 第37-38页 |
4.2 改善IT系统,助力风险防控 | 第38页 |
4.3 建立专业团队,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 第38-39页 |
4.4 有进有退,采取差异化的信贷措施 | 第39-40页 |
4.5 严格控制好宏观审慎性经营指标 | 第40-41页 |
4.6 做好顶层设计,推行信贷风险管理文化 | 第41-43页 |
第5章 L型经济走势下信贷风险管理对策创新-人与科技融合 | 第43-47页 |
5.1 以人为本营造全面风险管理氛围 | 第43页 |
5.2 大数据平台、“互联网+”助力信贷风险管理 | 第43-44页 |
5.3 紧盯物联网科技前沿,谋求与物联网的深度融合 | 第44-47页 |
小结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作者简介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