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青少年公民教育概述 | 第8-17页 |
1.1 公民与公民教育 | 第8-9页 |
1.2 我国青少年公民教育的历史沿革 | 第9-11页 |
1.3 青少年公民教育的内涵及特征 | 第11-13页 |
1.4 青少年公民教育的意义 | 第13-17页 |
1.4.1 青少年公民教育是传统德育的现代化转型 | 第13-14页 |
1.4.2 青少年公民教育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的教育依托 | 第14-15页 |
1.4.3 青少年公民教育是社会发展的教育诉求 | 第15-17页 |
2 青少年公民教育影响因素及现状分析 | 第17-29页 |
2.1 青少年公民教育的背景因素分析 | 第17-20页 |
2.1.1 市场经济建设 | 第17-18页 |
2.1.2 民主法制建设 | 第18-19页 |
2.1.3 城市化的发展 | 第19页 |
2.1.4 全球化的国际环境 | 第19-20页 |
2.2 青少年公民教育实施概况 | 第20-22页 |
2.3 青少年公民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 第22-29页 |
2.3.1 教育观念不明确 | 第22-24页 |
2.3.2 教育工作缺乏系统性 | 第24-26页 |
2.3.3 教育过程缺乏实践性 | 第26-29页 |
3 关于青少年公民教育的思考 | 第29-40页 |
3.1 确立科学合理的青少年公民教育目标 | 第29-30页 |
3.2 探索具有深远指导意义的青少年公民教育原则 | 第30-34页 |
3.2.1 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理念定位原则 | 第30-31页 |
3.2.2 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原则 | 第31-32页 |
3.2.3 主渠道与多方位相结合的具体实施原则 | 第32页 |
3.2.4 政府引导与社会推进相结合的支持原则 | 第32-33页 |
3.2.5 借鉴与创新相结合的发展原则 | 第33-34页 |
3.3 有针对性地规划青少年公民教育的内容 | 第34-35页 |
3.4 努力实现青少年公民教育途径与方法的创新 | 第35-40页 |
3.4.1 日常生活:自由与规范 | 第35-36页 |
3.4.2 课程教学:多元与创新 | 第36-37页 |
3.4.3 社会实践:体验与内化 | 第37-38页 |
3.4.4 大众传媒:宣传与引导 | 第38-40页 |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