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视角下的山西省新型农民培养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8-9页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1.3.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9-10页 |
1.3.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1.3.3 国内外文献研究述评 | 第11页 |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1-14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4-17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2.1.1 人力资本 | 第14页 |
2.1.2 新型农民 | 第14-15页 |
2.2 相关理论 | 第15-17页 |
2.2.1 可持续发展 | 第15-16页 |
2.2.2 人力资本理论 | 第16-17页 |
第三章 农民培养的国际模式 | 第17-22页 |
3.1 国外农民培养的模式 | 第17-18页 |
3.1.1 德国的“绿色证书”职业培训 | 第17页 |
3.1.2 美国农业人力资本的实践 | 第17-18页 |
3.1.3 韩国的“新村”运动 | 第18页 |
3.2 国内培养的典型模式 | 第18-20页 |
3.2.1 绿色证书工程 | 第18-19页 |
3.2.2 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 | 第19页 |
3.2.3 农业技术推广 | 第19-20页 |
3.3 国际模式对我国的借鉴 | 第20-22页 |
3.3.1 农民培训有法可依 | 第20页 |
3.3.2 因地制宜,灵活授课 | 第20页 |
3.3.3 课程内容注重农民需求 | 第20页 |
3.3.4 考核制度严格,社会认可度高 | 第20-22页 |
第四章 山西省农业人力资本现状 | 第22-28页 |
4.1 山西省农业人力资本的规模 | 第22页 |
4.2 山西农业人力资本的结构 | 第22-26页 |
4.2.1 性别结构 | 第22-23页 |
4.2.2 年龄结构 | 第23-24页 |
4.2.3 学历结构 | 第24-25页 |
4.2.4 从业结构 | 第25-26页 |
4.3 山西地区农业人力资本产生所存在的问题 | 第26-28页 |
第五章 山西省人力资本的培养 | 第28-35页 |
5.1 山西农业人力资本的投入 | 第28页 |
5.2 山西地区农业人力资本培训情况 | 第28-29页 |
5.3 农业人力资本存量优化 | 第29-32页 |
5.3.1 山西省新型农民培养的内容及特征 | 第29-30页 |
5.3.2 山西地区新型农民培养体系 | 第30页 |
5.3.3 山西农业人力资本存量的优化 | 第30-32页 |
5.4 农业人力资本增量提升 | 第32-35页 |
5.4.1 山西地区优质农民人力资本的流失 | 第32页 |
5.4.2 山西省新型农民增量的提升 | 第32-35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
作者简介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