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9-18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1.2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1.2.1 批判性思维的提倡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 第10-11页 |
1.2.2 批判性课程知识观的建构有利于新课改 | 第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1-15页 |
1.3.1 国内外关于批判性思维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2 国内外关于诺丁斯教育思想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5-16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5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8页 |
1.5.1 批判性思维 | 第16页 |
1.5.2 批判性课程 | 第16-18页 |
2.诺丁斯批判性课程理论产生的背景 | 第18-24页 |
2.1 学术渊源 | 第19-22页 |
2.1.1 古典哲学家的教育论 | 第19-20页 |
2.1.2 杜威的哲学 | 第20-21页 |
2.1.3 迈克派克的批判思维观 | 第21-22页 |
2.2 社会背景 | 第22-24页 |
2.2.1 当代美国社会面临的问题 | 第22页 |
2.2.2 当代美国教育面临的问题 | 第22-24页 |
3.诺丁斯批判性课程的知识观 | 第24-37页 |
3.1 诺丁斯批判性课程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 第24-28页 |
3.1.1 学习与自我理解 | 第24页 |
3.1.2 房与家 | 第24-25页 |
3.1.3 他人 | 第25-26页 |
3.1.4 为人父母 | 第26页 |
3.1.5 战争 | 第26-27页 |
3.1.6 广告与宣传 | 第27页 |
3.1.7 宗教 | 第27-28页 |
3.1.8 谋生 | 第28页 |
3.2 诺丁斯批判性课程知识观与关怀理论、幸福观的渊源 | 第28-30页 |
3.2.1 关怀理论与批判性课程观 | 第28-29页 |
3.2.2 幸福观与批判性课程观 | 第29-30页 |
3.3 基于关怀理论和幸福观的批判性课程知识观 | 第30-37页 |
3.3.1 私人生活领域的知识 | 第30-34页 |
3.3.2 公共生活领域的知识 | 第34-35页 |
3.3.3 职业生活领域的知识 | 第35-37页 |
4.诺丁斯批判性课程的实施 | 第37-40页 |
4.1 教师做好教授批判性课程的准备 | 第37-38页 |
4.1.1 教师首先要具备专业的学科知识 | 第37页 |
4.1.2 教师还要变革自身的学习方式 | 第37-38页 |
4.2 学校变革课程 | 第38-40页 |
4.2.1 重新修订基础教育课程和大学课程增加对职业教育的关注 | 第38页 |
4.2.2 面向所有课程计划的批判性课程 | 第38-40页 |
5.评价与启示 | 第40-45页 |
5.1 评价 | 第40-41页 |
5.1.1 诺丁斯批判性课程的特色与意义 | 第40页 |
5.1.2 对诺丁斯批判性课程的质疑 | 第40-41页 |
5.2 启示 | 第41-45页 |
5.2.1 当代中国批判性课程存在的问题 | 第41-42页 |
5.2.2 诺丁斯批判性课程理论的当代启示 | 第42-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致谢 | 第50页 |